杜甫仕宦心态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08:24
杜甫历来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化身,忧国忧民的拳拳仁心终生不泯。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他的全部诗作的话,我们会发现,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子,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他思想的浸染。本文力图从他仕宦心态的转变这一角度来看杜甫思想的复杂性,并进而了解中国传统士子的心理状态。 本文第一章论述杜甫的积极入仕心态。首先分析了杜甫入仕的三个内在动力:光宗耀祖、重振家声的家族责任,“学而优则仕”“不仕无义”的儒学信条,“生逢尧舜君”“再使风俗淳”的历史使命。其次分析了杜甫求仕的艰辛历程:初次求仕之苦涩,长安求仕之屈辱,战乱入仕之忘我。 第二章论述了杜甫的无奈辞仕心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唐前辞仕意识的心理积淀过程。从儒道两家的经典著作中,找到中国士人在仕途失意之后所尊奉的立身处事原则的理论根据,并考察了唐前代表文人对此一原则的认同态度。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杜甫辞仕的原因。一是对皇帝失去了信心,由对皇帝的亲附到疏离直至绝望而去。二是为朝堂内险恶的政治环境所逼迫。疏救房t/一事之后的所见所闻使他认识到了朝堂中小人的阴毒、险恶,使他对仕途失去了热情,产生了畏惧感。他既不愿做无谓的牺牲,也不屑与奸邪小人同流合污,唯一的道路就是抽身而退、辞职而去。第三部分阐述了他辞仕心态的表现形式:一、全身远害心态。从杜甫乾元二年之后的大量诗作,尤其是一些咏物诗中透露的心态可以看出,全身远害意识在杜甫后期思想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是促使他主动辞官的主要原因之一。二、追求独立自由心态。受时代氛围的熏染,杜甫自小就具有盛唐士人特有的浪漫不羁、追求独立自由的个性特点,这种心性在他早年和晚年的诗作中均有所反映。三、安命心态。儒、道两家在面对人生不可抗拒的外在必然性时都曾提出过以安命心态来消解心头的重压。这成了后世文人遭遇无能为力的人生困境时常用的麻醉剂。杜甫在几经挫折、磨练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命运的不可抗争性,而安顺于命运的排调。这种人生态度的转变典型地体现在他不同时期审视诸葛亮人生的角度的变化之中。四、虚无心态。受释、道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人也常常采用虚无态度来淡化人生的痛苦。杜甫也接受了此一思维方式,在其诗作中时时流露出虚无幻灭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论述从杜甫的仕宦心态看中国文人的人生悲剧。受儒家“忠君”观念的拘牵,中国传统士子总是义无反顾的向国君献忠尽恺,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而不在乎皇帝对他们的冷酷无情、任意宰割。这是他们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儒家所倡导的“入仕为官”人生价值实现模式是中国士人人生悲剧的另一主要原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6.2
本文编号:2813941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劲辰;;老子哲学中的管理学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2 朱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攀登;2005年03期
3 郁宇;;外语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与对策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赵兴勤;;论魏晋至五代歌舞、百戏的基本形态(上)——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论之九[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徐志兴;;论书法“势”的美学内涵[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陆德海;“子美集开诗世界”新解[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曹冶平;;有关“美”的浅见[J];品牌(下半月);2012年02期
8 孔令宏;;道家理想的政治文化及其建设[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9 蔡德予;;庄子论音乐审美的心理感悟[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10 贺新华;大化人间 神游天外——庄子游世思想评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813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1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