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的“神、理、气、味”说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俞樟华;郭玲玉;;论姚鼐的传记理论[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周中明;论姚鼐爱民、济民和以民为本的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力之;关于姚鼐章学诚批评《文选》分类之得失问题——兼论“七”、“设论”与赋的关系[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杨布生;姚鼐从事书院教育40年考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6 张维;论章学诚、姚鼐对考据学的态度[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力之;关于姚鼐章学诚批评《文选》分类之得失问题——兼论“七”“设论”与赋的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卢茂村;记新发现的姚鼐墓志铭[J];东南文化;1990年04期
9 江凯波;意境清幽 含蕴丰富——姚鼐《夜起岳阳楼见月》赏析[J];名作欣赏;1998年05期
10 吴微;姚鼐的宋学情结与文章风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中明;;论姚鼐鲜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进步性[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卞孝萱;武黎嵩;;从《桐城麻溪姚氏宗谱》看姚鼐[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小舒;;体兼唐宋,气合刚柔——浅议姚鼐的诗及诗论[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善华;;姚鼐诗法思想管窥[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段二丽;;姚鼐山水诗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美生;;论方东树《昭睐詹言》——兼评“桐城诗派”的百年走势与价值取向[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方小培;;桐城派形成的地理背景探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文浏;品致清妙的书札[N];中国商报;2003年
2 徐成志;桐城派研究的新创获[N];光明日报;2007年
3 汪勤模;梅雨天气的一场诗辩[N];中国气象报;2004年
4 夏雨;行书诗轴逸气悠扬[N];中国商报;2001年
5 江小角 作者单位:桐城市博物馆;明清时期桐城文化的特征[N];安徽日报;2002年
6 姚悦;铁线篆刚柔并济[N];中国商报;2003年
7 魏金全;语文教学语言刍议[N];光明日报;2001年
8 徐成志;桐城派与明清学术文化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7年
9 潘茨宣;桐城派广西奠基人吕璜[N];西部时报;2010年
10 刘进 涤生;义理·考据·辞章的现代学术方法论意义[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仇海平;秦汉魏晋南北朝奏议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凤;姚鼐的“神、理、气、味”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袁莹;姚鼐游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辛如;姚鼐的语文教育思想[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易华;“文人之诗”—姚鼐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王若琼;姚鼐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6 郭玲玉;姚鼐传记理论及写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育馨;姚鼐题画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张宁;姚鼐古文辞类纂评点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9 李围围;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必俊;姚鼐“义理、考据、辞章”的现代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5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