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80后”文学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4 19:35
   “80后”文学现象是对我国在世纪之交出现的青少年写作现象的一种概括。“80后”文学图书缓解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青春文学图书短缺的局面,满足了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使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都能找到对位阅读。“80后”图书使我国文学图书的出版结构趋于合理。 “80后”文学现象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因为它产生在我国对文化体制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性改革,并最终达成了产业化改革共识的时代背景之下。网络、新闻传媒以及出版机构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为“80后”的诞生奠定了产业基础。如果说,产业基础只是提供了产生可能的话,那么少数文化产业机构对经济效益的无限度地追求,则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在他们的打造下,“80后”由最初的个别现象随即演变为青少年写作的群体爆发。甚至可以说“80后”也直接地引发了出版界的怪现状——只关注写作者年龄的“低龄化写作”——的产生。经济资本对文学的过多渗透将带给文学灭顶之灾。我认为:为了控制产业盲目扩张的冲动,应为它准备一个“金箍”,对它的过度行为进行约束。只有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配套跟进,只有进一步加强各利益主体的自律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部门的特殊性,才能促进文学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仔细研究“80后”的作品,我们发现“80后”的文学文本与文化产业也达成了共谋。在大众传媒与出版商的大势炒作下,“80后”制造的所谓“残酷青春”、“另类”、“小资情调”、性展示等噱头一次次挑逗着读者的神经。“忧伤”、“孤独”,这些散落在他们作品字里行间的情绪更类似于青春期“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展演。尚具意义的“自由”与“爱”的主题也遮盖不了选材狭窄的缺陷。“80后”写作者们应该克服平面化和零碎的描摹,走向更为内在的自我挖掘和心灵反思,加强价值建构的力度,提供明晰而向上的世界图景,把对这一代人的表现推向深处;另一方面,写作视域有一个向外转的必要,把自己的个人情趣和更为广阔的生活对接,或许是他们当前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的突围之路。 作品中的青春亚文化立场与急于成名的心态对青少年读者产生了不良影响。怎样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教师、学校、文学工作者和社会有志之士应该思考的问题。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开亮;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J];青年研究;2001年11期



本文编号:2826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6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