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的焦虑——传播学视角下的“底层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21:52
“底层”一词在中国的定义,主要是从社会学意义上根据人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因素来界定。在当代中国,包括农民工、矿工、城市下岗工人在内的底层群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巨大存在,底层问题也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底层文学”就是表现底层经验的文学表述。“底层文学”及其研究的兴起已经形成一股热潮。 本文以传播学的独特视角来考察“底层文学”,首先探讨传播学视角观照下“底层文学”传播的价值生成,同时深刻剖析“底层文学”传播面临的现实制约: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学失落、纸质媒介衰微下的阅读危机以及受众存在的接受误区与消费局限。接着,本文强调了文学发展过程中媒介具有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底层文学”在这个“影像时代”应时而动的影像传播策略和潮流,并以两部“底层文学”代表作品:贾平凹的小说《高兴》和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为例,分析了“底层文学”影像传播的效果并作出反思。本文最后指出,影像传播时代“底层文学”的出路和生机在根本上在于回到文学本身,在坚守和超越中寻找文学在这个时代的可能。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底层文学”的兴起与兴盛
第一节 “底层”和“底层文学”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底层文学”及其研究热潮
第二章 传播学观照下的“底层文学”价值生成
第一节 “文学场”中的传播
第二节 “底层文学”传播的价值生成
第三章 “底层文学”传播的现实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学困境
第二节 纸质媒介衰微下的阅读危机
第三节 来自受众的现实制约
第四章 “底层文学”传播的影像策略及其效果透视
第一节 文学传播中的媒介力量
第二节 影像:“底层文学”应时而动的传播策略
第三节 “底层文学”影像传播的效果分析——以《高兴》和《神木》为例
第五章 “底层文学”传播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必须走出的误区
第二节 寻找文学在这个时代的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828417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底层文学”的兴起与兴盛
第一节 “底层”和“底层文学”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底层文学”及其研究热潮
第二章 传播学观照下的“底层文学”价值生成
第一节 “文学场”中的传播
第二节 “底层文学”传播的价值生成
第三章 “底层文学”传播的现实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学困境
第二节 纸质媒介衰微下的阅读危机
第三节 来自受众的现实制约
第四章 “底层文学”传播的影像策略及其效果透视
第一节 文学传播中的媒介力量
第二节 影像:“底层文学”应时而动的传播策略
第三节 “底层文学”影像传播的效果分析——以《高兴》和《神木》为例
第五章 “底层文学”传播问题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必须走出的误区
第二节 寻找文学在这个时代的可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郁;刘庆邦:在温情与冷意之间[J];北京观察;2004年05期
2 黄治;优质电影,黑色寓言:《盲井》[J];当代电影;2004年05期
3 丁智才;当前文学底层书写的误区刍议[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4 李丹梦;批判的妥协与失语[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4期
5 王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4期
6 王富仁;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读书;2004年05期
7 王一川;论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周宪;反思视觉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9 王文初;新世纪底层写作的三种人文观照[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10 欧阳文风;;从文学到文学性:图像时代文学研究的重心转移[J];理论与创作;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新;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军;视图时代当代文学的传播[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8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2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