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晋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选题说明
《文心雕龙注译》作者及书影
引论
本论
一、郭论《文心雕龙》剖情析采的范围与篇次
(一) 剖情析采范围的界定
(二) 剖情析采篇次的安排
二、郭论《文心雕龙》剖情析采的文思与养气
(一) 陶钧文思志气统其关键
(二) 养气适性文思常利之术
三、郭论《文心雕龙》剖情析采的定势与总术
(一) “势”之内涵及意义
(二) “术”之范围、内涵及原则
余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新道;“诗言志”与“思无邪”的共同旨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欢;道的意蕴——试论两汉以后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徐国华;汤显祖的“至情说”和“灵气说”再评价──兼与袁宏道的“性灵说”比较[J];抚州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戴健林;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写作构思之道[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09期
5 杨景春;;毛泽东诗词民族风格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韩湖初;论苏轼对《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小明,王笑梅;从《瀛奎律髓》看方回对宋诗的基本评价[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戚德志;世情小说与晚明文艺思潮[J];呼兰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9 李庆霞;清时对钗黛形象的阐释研究——钗黛形象接受史研究系列之一[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徐小丽;书评与文学批评之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蒋鹏举;李攀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玖青;杨万里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杜磊;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段宗社;中国诗法论[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韦春喜;宋前咏史诗史[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茂雯;陈子龙诗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杨再喜;论古典小说批评中的史学尺度[D];湘潭大学;2001年
3 陈庆明;论汉代文学自觉因素的积淀及其价值[D];新疆大学;2002年
4 谢翊;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苏轼写作主体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奕;从《型世言》看晚明文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袁愈宗;宋人论陶与陶诗经典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梁晓霞;挽元嘉而启永明——江淹诗歌探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睿;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冯丽君;桐城四祖与《史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谢旭;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61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6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