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文心雕龙》的“体”

发布时间:2020-10-30 16:22
   “体”是《文心雕龙》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但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龙学”论著尚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辨析《文心雕龙》中一百余处“体”的含义,并对与其相关的重要文论范畴加以论述,说明“体”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刘勰文论体系中的独特地位,进而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体”的审美文化内涵。 “体”的具体含义可归为五大类: 一是作为“形体”、“文学作品”的“体”。这一感性意义的“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具体事物的“形体”、“身体”,刘勰竭力推崇和赞扬自然之美,所谓“动植皆文”、“郁然有彩”;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有心之器”的人创作出的文章,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二是作为动词的“体”,可释为“体察”、“体会”,如“体物写志”。刘勰强调“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儒家经典乃“文章奥府”、“群言之祖”。他认为浮华文风“离本弥甚”的根本原因在于“去圣久远”、“鲜能宗经”,所以体察圣人的思想,领会儒家的经典,加强作家对生活事件的体验,是挽救“讹滥”文风的有效途径。 三是作为“法则”、“规则”意义的“体”。魏晋以后的文坛存在着种种流弊,《文心雕龙》的产生正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为针砭时弊、匡正流俗,刘勰运用“体”这个概念,分别从“文用标准”、“文体标准”、“文术标准”、“创作标准”和“批评标准”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文论主张和审美理想。 四是作为文章“体裁”的“体”。在魏晋以来文体论的基础之上,刘勰把零星、片段的文体论话语加以归纳、总结,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其对文体分类、文体源流以及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和阐发,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经典意义。 五是作为“风格”意义的“体”。文学创作活动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流露的过程,作品的风格与作家的品性、才能有直解的联系,由“才”、“气”、“学”、“习”四个因素有机构成的作家的个性才能,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千差万别。此外,不同的文体类型、政治氛围、社会环境、时代风气等客观因素也共同影响着文章的风格类型。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作为“形体”、“作品”意义的“体”
    一 形体、事物的外形
    二 作品、文章全篇
第二章 作为“体察”、“体会”意义的“体”
第三章 作为“法则”、“标准”意义的“体”
    一 “法则”之“体”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 点线纵横的“法则”之“体”
第四章 作为“文章体裁”意义的“体”
    一 魏晋以来文体论的发展概况
    二 《文心雕龙》所论“体裁”之“体”
第五章 作为“风格”意义的“体”
    一 《体性》篇之“风格论”
    二 决定文章风格的诸多因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阿祥;;接着说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梁成龙;;《文心雕龙》声律理论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3 张小许;;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及价值观[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4 董华;张晓翔;;《方便心论》的译入及其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令樾;;六朝文体论——笔之文体[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2期

6 童庆炳;;《文心雕龙》“物以情观”说[J];文化与诗学;2011年01期

7 张晓丽;;论刘勰与金圣叹“文心”的差异性[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8 王文生;;《文心雕龙》思想体系考辨[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9 李晓光;;从《文心雕龙》看刘勰运用修辞的原则[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叶建明;;《文心雕龙》语言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马晓辉;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亚萍;体裁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戚良德;《文心雕龙》文学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7 丁好;论古典奏鸣曲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钟明国;整体论观照下的《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赵东林;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杨继勇;“隐秀”说和“显隐”说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军荣;论《文心雕龙》的“体”[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亭亭;中英期刊英文摘要的体裁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恒;语言学方向英文硕士论文摘要体裁对比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宁;基于体裁的《大学体验英语》的衔接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姚晓晖;体裁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岩霞;过程体裁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路聪歌;体裁教学法在大学生英语写作课上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雯雯;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跨学科体裁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陈彦革;蔡邕创作体裁承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燕飞;体裁分析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62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62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