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的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的本土流变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一、概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及其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几个概念在中国精神分析批评中的运用
(一) 潜意识与人格结构
(二) 俄狄浦斯情结与童年经验
(三) 性本能与性爱批评
三、弗洛伊德主义与女性主义批评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惠;精神分析批评的真实性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康忠娜;;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吴志鹏人物形象解读[J];长江丛刊;2017年01期
3 王立琴;;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杀生》[J];牡丹;2017年21期
4 刘璐迪;;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解读《香草的天空》[J];青春岁月;2017年17期
5 刘庆;;精神分析批评中存在的几种对拉康的误读[J];淄博师专学报;2014年02期
6 李建美;;精神分析批评分析电影《阿甘正传》[J];赤子(中旬);2013年07期
7 熊宝莲;;弗洛伊德影响下的精神分析批评解析[J];文学教育(上);2008年08期
8 王军红;;精神分析批评下的《我的俄狄浦斯情结》[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丁宇宁;;谈精神分析批评[J];参花(下);2019年01期
10 刘强;;镜像里的心灵角斗与精神分析批评[J];艺术广角;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兴华;茅盾文学批评的“矛盾”变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5 雍青;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6 邹志远;李睟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俊飞;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吴亚南;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雪松;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娟;新时期以来的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的本土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卢超;媒体进化与文学批评的新样态[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姗姗;论孙犁文学批评的风格[D];辽宁大学;2018年
4 高真;论韩侍桁的文学批评[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5 康利娟;批评何为[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曾熙;客家文学批评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
7 郑迪方;延边汉文文学批评的发展[D];延边大学;2018年
8 于晓芳;全媒体背景下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探讨[D];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
9 刘瑞娥;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现状与建设途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7年
10 王龑;论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特征与发展趋向[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0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7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