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臣及其著述略论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引言
一、莆田文学发展概述
1.发轫时期
2.光辉时期
3.高峰时期
4.总结提高时期
二、郑王臣及其著述考
1.郑王臣生平钩沉
2.郑王臣著述考
(1) 《莆风清籁集》
(2) 《兰陔诗话》
(3) 《兰陔诗集》
① 《燕中怀古诗》
② 《香草草》
③ 《连云草》
④ 《集杜诗》
(4) 《兰陔四六》
三、《莆风清籁集》选诗体例特色
1.选诗体例
2.选诗原则
3.题材丰富
4.附论《莆风清籁集补遗》
四、《兰陔诗话》的论诗特色
1.《兰陔诗话》论诗之体制
2.《兰陔诗话》论诗之宗旨
3.《兰陔诗话》注重诗歌的艺术价值
五、《兰陔诗话》的价值
1.《兰陔诗话》记载了莆田历代的诗坛盛事
2.《兰陔诗话》论述莆地诗风的衍变
3.《兰陔诗话》订正了前人的一些失误
4.《兰陔诗话》中纪录许多莆田传说佚闻
六、郑王臣选诗与评诗举隅
1.宋·蔡襄
2.宋·郑樵
3.明·彭韶
4.明·黄巩
结论
附录:《兰陔诗话》辑(唐--明)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洛;论诗的思想美——《诗美学》“论诗的思想美”第三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2 胡筠;唐代诗人李洞入蜀考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近年(2002—2005年)学术著作辑要[J];文史哲;2006年03期
4 ;诗坛信息[J];诗选刊;2009年01期
5 ;诗坛信息[J];诗选刊;2009年Z1期
6 何山;;王小林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抚州召开[J];创作评谭;1999年03期
7 ;诗坛信息[J];诗选刊;2008年10期
8 ;K 历史、地理[J];全国新书目;1994年09期
9 杨青云;;试论王韵华诗歌创作的生命质感——读《王韵华诗集》[J];躬耕;2005年04期
10 牧歌;;炽热的诗情 跃动的世界——读峭岩的诗集与《峭岩研究专集》[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立平;南宋中兴诗坛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和文;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谢建忠;《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对唐诗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梁静;中古“河东三姓”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喻进芳;论曾巩的文化品格与诗文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鹤;《国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胡玉兰;唐代诗僧文学批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马庆洲;《淮南子》研究[D];北京大学;2001年
9 段双喜;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小燕;郑王臣及其著述略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玉洁;顾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彦明;高适宋中三十年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4 蔡丹;徐文长诗歌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永祥;鲍照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迈;杜甫诗歌自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姜荣;南宋绍兴年间隐逸诗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建梅;刘禹锡的贬谪生活与诗歌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晓静;钱钟书《谈艺录》与佛教[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月杰;王阳明诗歌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8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8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