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1917年-1949年)
发布时间:2020-12-04 14:38
文学思潮是现代性发展的结果,是文学对现代性的一种审美回馈。发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则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叛和抗议,它可以被视为审美现代性的终极形态。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既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世界化延伸的一部分,也是对中国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外源性、异质性和含混性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中国现代性的外源性、异质性和含混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相关,它们共同勾画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整体面貌。外源性是指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生直接源于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移植”,是被动的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模仿和借鉴,所以也可以被视为是“世界性”和“西方性”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异质性则是指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在引介和传播以及展开相关创作的过程中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比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差异性,表现为一种相对的民族性和本土性;含混性则是指由于中国现代文坛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意无意的“误读”而导致的对相关概念和范畴在重新阐释时的模糊性与非明确性。这些特性在中国现代主义的主要文学形态——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存在主义和中国现代主义的两个典型案例——新感觉派与《现代》杂志...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及其特性
第一节 外源性: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异质性: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特定语境
第三节 含混性:早期中国现代主义一般范畴的基本定位
第二章 中国现代主义的主要形态及其现代主义品质
第一节 象征主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声
第二节 表现主义:“重新找到自己”
第三节 未来主义:别树一帜的现代主义
第四节 存在主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存在”之思
第三章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案例
第一节 《现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自留地
第二节 新感觉派: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新感觉”到心理分析——重审“新感觉派”的都市性爱叙事[J]. 贺昌盛. 文学评论. 2006(05)
[2]文学思潮:一种现代性反应[J]. 杨春时. 粤海风. 2006(04)
[3]评朱寿桐主编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J]. 徐宗文. 文学评论. 1998(06)
[4]最后一个老朋友——冯雪峰[J]. 施蛰存. 新文学史料. 1983(02)
本文编号:2897775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及其特性
第一节 外源性: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异质性: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特定语境
第三节 含混性:早期中国现代主义一般范畴的基本定位
第二章 中国现代主义的主要形态及其现代主义品质
第一节 象征主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声
第二节 表现主义:“重新找到自己”
第三节 未来主义:别树一帜的现代主义
第四节 存在主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存在”之思
第三章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案例
第一节 《现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自留地
第二节 新感觉派: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新感觉”到心理分析——重审“新感觉派”的都市性爱叙事[J]. 贺昌盛. 文学评论. 2006(05)
[2]文学思潮:一种现代性反应[J]. 杨春时. 粤海风. 2006(04)
[3]评朱寿桐主编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J]. 徐宗文. 文学评论. 1998(06)
[4]最后一个老朋友——冯雪峰[J]. 施蛰存. 新文学史料. 1983(02)
本文编号:2897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9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