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野下的郭象注《庄》
发布时间:2020-12-06 22:07
《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承载道家文化的主要文本之一。历代学者对《庄子》文本作的注解不可胜数,而郭象《庄子注》是其中最重要的文本,由此郭象《庄子注》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采用的主要形式是为古代经典作注疏。毫无疑问,后人的注疏乃是对前人文献的一种阐释。中国有漫长的阐释经典的活动,但是较少阐释理论的归纳与提炼。郭象《庄子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古代阐释活动的极好范例。本文第一章将郭象《庄子注》与《庄子》文本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明显差异。郭象借注《庄》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是以“性”本体为其枢纽和关键。“性”本体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变化是万物独立价值的发现和人的个体性被强调,形而上的生成万物的“道”被消解,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由此郭象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二章即着重分析其意义所在。本文第三章将笔触放在对郭象注《庄》的阐释学解读上。阐释有其限度,不能一味夸大阐释者的主观作用而忽略文本对阐释行为的限制规定。中国古代学者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体验融入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中,他们更重视此经典如何为当前的现实和...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郭象思想与《庄子》思想比较
第一节 “逍遥”
第二节 “道”
第三节 “无为”
第四节 “齐物”
第五节 郭象思想中的“性分”
第二章 郭象注《庄》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 郭象思想与山水诗的形成
第二节 “名教即自然”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 郭象注《庄》的阐释学解读
第一节 郭象注《庄》方法的阐释学解读
第二节 后世对郭象注《庄》的评价
第三节 文本的价值不可忽略
第四节 从郭象注《庄》看中国古典阐释传统的独特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象哲学与中国美学[J]. 李昌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2]中国解释学的特质——兼与严春友先生商榷[J]. 郭御,温春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言道的悖论”及其超越——《庄子》话语策略新探[J]. 钟华. 学术月刊. 2006(10)
[4]郭象对“性”的解释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J]. 崔珍皙. 中国哲学史. 2006(03)
[5]从超越逍遥到足性逍遥之转化──兼论郭象《庄子注》之诠释方法[J]. 刘笑敢. 中国哲学史. 2006(03)
[6]论郭象玄学中的玄冥之境[J]. 莫真宝. 求索. 2006(04)
[7]郭象哲学与山水自然的发现[J]. 李昌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J]. 刘上江,刘绍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9]庄子美学研究指瑕[J]. 佀同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晋宋间山水诗兴起的原因[J]. 程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本文编号:2902102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郭象思想与《庄子》思想比较
第一节 “逍遥”
第二节 “道”
第三节 “无为”
第四节 “齐物”
第五节 郭象思想中的“性分”
第二章 郭象注《庄》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意义
第一节 郭象思想与山水诗的形成
第二节 “名教即自然”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 郭象注《庄》的阐释学解读
第一节 郭象注《庄》方法的阐释学解读
第二节 后世对郭象注《庄》的评价
第三节 文本的价值不可忽略
第四节 从郭象注《庄》看中国古典阐释传统的独特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象哲学与中国美学[J]. 李昌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2]中国解释学的特质——兼与严春友先生商榷[J]. 郭御,温春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言道的悖论”及其超越——《庄子》话语策略新探[J]. 钟华. 学术月刊. 2006(10)
[4]郭象对“性”的解释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J]. 崔珍皙. 中国哲学史. 2006(03)
[5]从超越逍遥到足性逍遥之转化──兼论郭象《庄子注》之诠释方法[J]. 刘笑敢. 中国哲学史. 2006(03)
[6]论郭象玄学中的玄冥之境[J]. 莫真宝. 求索. 2006(04)
[7]郭象哲学与山水自然的发现[J]. 李昌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阐释学、接受理论与20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评[J]. 刘上江,刘绍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9]庄子美学研究指瑕[J]. 佀同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晋宋间山水诗兴起的原因[J]. 程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本文编号:2902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0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