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空间与文学意义生成
发布时间:2020-12-10 12:04
都市空间模式的改变是后现代社会的特有现象。传统的物理空间开始具有了隐喻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从而变成了"意指空间"和"流动空间",而且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超越物理空间和单纯精神空间的"第三空间"最终得以确立。这种空间异化的现实势必对寓于其中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想象的关系,乃至超文本文学的产生将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可以认为当下文学的意义生成机制已经开始"空间化"。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2010年04期 第26-31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 空间隐喻性与文学意识
二、 空间的流动性与文学想象
三、“第三空间”与超文本文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都市文化研究潜存的三种模式及其理论构建[J]. 韩伟. 社会科学. 2009(06)
[2]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J]. 赵宪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3]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 陆扬. 天津社会科学. 2005(02)
本文编号:2908664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2010年04期 第26-31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 空间隐喻性与文学意识
二、 空间的流动性与文学想象
三、“第三空间”与超文本文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都市文化研究潜存的三种模式及其理论构建[J]. 韩伟. 社会科学. 2009(06)
[2]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J]. 赵宪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3]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 陆扬. 天津社会科学. 2005(02)
本文编号:2908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0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