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新文学如何成为一种知识?——对1920-1930年代燕京大学英文系文学教育考察的另一种视角

发布时间:2020-12-12 14:49
  选择以重视英语训练闻名的基督教大学英文系作为个案,考察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的学院化之路,看起来是剑走偏锋,实则有其症候性意义。从1920年代初期开始创立的燕大英文系,一开始就确立了重视语言训练和文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包贵思颇具特色的戏剧教育及对新文学的高度瞩目,对燕大英文系学生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影响,即可说明这种西洋文学教育巨大的渗透力。发展到1930年代,系方提升文学教育的研究性内涵的诉求愈加强烈,谢迪克、瑞恰慈等对于一种理想的文学批评范式的追求,深刻影响了当时就读于燕大的萧乾的新文学实践,甚而对当时中国文学批评界的科学化转向都产生了辐射广泛的影响。吴宓对杨刚、王友竹等翻译活动的指导和支持,让燕大学生体悟到一种融贯中西、博雅中正的文学趣味和文学知识,这也正是他在学院化体制中反思新文学如何借力西洋文学进行发展,从而塑成理想文学之思路的体现。 

【文章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2020年05期 第101-112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融合语言和文学教育两途的戏剧课
二、审美直觉和科学理性:从谢迪克到萧乾
三、文学经典趣味的涵养和“创造中国之新文学”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沃尔特·佩特《文艺复兴》中的审美与自由[J]. 陈丽.  外国语文. 2018(02)
[2]吴宓“翻译术”课程教学初探[J]. 傅宏星.  外国语文. 2015(06)
[3]新教育场域中的女性文艺景观——20世纪20年代燕大女校演剧活动考述[J]. 王翠艳.  文艺研究. 2015(09)

博士论文
[1]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 季剑青.北京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2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12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0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