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之“死”与女作家身份困境——以1933年丁玲事件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12-19 00:42
1933年5月丁玲的被捕引发了多方猜测。在谣言与反谣言的舆论拉锯战中,各类刊物建构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丁玲"形象。沈从文与篷子的回忆文章则提供了相对私人化的"丁玲"解读模式。"丁玲之死"之所以受到关注,与丁玲女作家的身份关系紧密。20世纪30年代女作家面临着明星—作者—小说人物三位一体的身份困境,作为想象30年代女作家的关键词,女性、革命、写作,既是媒介负载的信息,又成为淹没女作家的媒介本身。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冰心漫画像
图2 冰心漫画像从图像语言来看,《女子月刊》中的冰心面容温婉,头发向后梳起,衣领很高覆盖了颈部皮肤;丁玲则留短发,脖颈和胳膊均有皮肤裸露,衣服质感偏轻薄,面部无阴影,简洁的线条增加了人像的现代感和力量感。(图1)[46]《小说》登载的是黄苗子所作的漫画,冰心女士(图2)一幅是半身像,画面中增加了信纸之类的小物件,营造出一种生活感;丁玲(图3)一幅是头像,头发被处理为有曲线感的时髦短发,对人物面部的聚焦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其侧还配有文字说明:“(丁玲)光芒之四射,不亚于她的姐姐们。”“永远是《在黑暗中》的挣扎,所以不全是母亲,家庭的温情。”“(冰心)是一个‘母亲作家’”“如今是太太了”“所以我们是很少机会再见到她的新的作品。”[47]世人对冰心与丁玲的“刻板印象”,在这种比较中显露无遗。
冰心漫画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丁玲被捕——从《摄影画报》角度[J]. 李浩. 上海鲁迅研究. 2018(01)
[2]新文学的“生意”——“丁玲事件”与1930年代中国新书业[J]. 刘潇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1)
[3]言说“丁玲事件”——1930年代中国文坛生态之“光谱”[J]. 刘潇雨. 现代中文学刊. 2013(04)
[4]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J]. 丁玲. 新文学史料. 1987(01)
硕士论文
[1]1931-1933年左翼文学的宣传策略[D]. 王灿.湖南大学 2015
[2]丁玲形象的媒介建构(1927-1949)[D]. 范畅.长沙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24917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冰心漫画像
图2 冰心漫画像从图像语言来看,《女子月刊》中的冰心面容温婉,头发向后梳起,衣领很高覆盖了颈部皮肤;丁玲则留短发,脖颈和胳膊均有皮肤裸露,衣服质感偏轻薄,面部无阴影,简洁的线条增加了人像的现代感和力量感。(图1)[46]《小说》登载的是黄苗子所作的漫画,冰心女士(图2)一幅是半身像,画面中增加了信纸之类的小物件,营造出一种生活感;丁玲(图3)一幅是头像,头发被处理为有曲线感的时髦短发,对人物面部的聚焦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其侧还配有文字说明:“(丁玲)光芒之四射,不亚于她的姐姐们。”“永远是《在黑暗中》的挣扎,所以不全是母亲,家庭的温情。”“(冰心)是一个‘母亲作家’”“如今是太太了”“所以我们是很少机会再见到她的新的作品。”[47]世人对冰心与丁玲的“刻板印象”,在这种比较中显露无遗。
冰心漫画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丁玲被捕——从《摄影画报》角度[J]. 李浩. 上海鲁迅研究. 2018(01)
[2]新文学的“生意”——“丁玲事件”与1930年代中国新书业[J]. 刘潇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1)
[3]言说“丁玲事件”——1930年代中国文坛生态之“光谱”[J]. 刘潇雨. 现代中文学刊. 2013(04)
[4]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J]. 丁玲. 新文学史料. 1987(01)
硕士论文
[1]1931-1933年左翼文学的宣传策略[D]. 王灿.湖南大学 2015
[2]丁玲形象的媒介建构(1927-1949)[D]. 范畅.长沙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24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2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