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学与文学
发布时间:2020-12-24 10:17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经学”一直被视为学术的正统,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直接作用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支配和制约着诸如哲学、史学、文学、美学等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 研究经学与文学的关系,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一,从经学方面来说,这本身可以算是经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二,从文学方面来看,它有助于具体、客观地把握文学生成和演进的原生状态,展示文学发展丰富的历史面貌,同时也有助于深层地揭示文学理论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阐述文学理论的逻辑生成与变迁。三,从综合研究的方面来讲,它既可以丰富经学研究,又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于纯粹的、单一的经学研究或文学研究来说,都是学术视野的一种开拓。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在经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宋代的士大夫大多集文人、学者、官僚三位于一身,使得其经学与文学的关系更趋复杂而深刻。 本文即以北宋的经学与文学之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展示其互动的历史面貌,揭示其演进的某些规律。 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经...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学与文学的联结
第二节 “北宋经学与文学”课题的研究价值、状况及其他
第二章 中晚唐经学研究的新风与文学的新变
第一节 安史乱后的现状与变革
第二节 中晚唐经学的新风与文学的新变
第三章 北宋庆历以前的经学与文学
第一节 北宋庆历以前的政风、士风与学风
第二节 北宋庆历以前的经学与文学
一、庆历以前的经学
二、庆历以前的文学演进与经学因革
第四章 庆历、熙宁间的经学与文学
第一节 庆历、熙宁间的经学
一、“宋初三先生”与“明体达用”
二、疑传惑经与通经致用
第二节 庆历、熙宁间的文学面貌与经学新风
第三节 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
第五章 熙宁、靖康间的经学与文学
第一节 党争、科举与经学、文学
一、熙宁、靖康间的经学实绩和文学面貌
二、熙宁、靖康间的党争与经学、文学之关系
三、熙宁、靖康间的科举与经学、文学之关系
第二节 荆公新学与文学(未打印)
一、荆公新学之经学成就检述
二、荆公新学与文学——学术、政事与文章糅合之典范
第三节 濂洛理学与文学(未打印)
一、濂洛理学的经学视角
二、濂洛理学与文学之关系
第四节 三苏蜀学与文学
第六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35474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学与文学的联结
第二节 “北宋经学与文学”课题的研究价值、状况及其他
第二章 中晚唐经学研究的新风与文学的新变
第一节 安史乱后的现状与变革
第二节 中晚唐经学的新风与文学的新变
第三章 北宋庆历以前的经学与文学
第一节 北宋庆历以前的政风、士风与学风
第二节 北宋庆历以前的经学与文学
一、庆历以前的经学
二、庆历以前的文学演进与经学因革
第四章 庆历、熙宁间的经学与文学
第一节 庆历、熙宁间的经学
一、“宋初三先生”与“明体达用”
二、疑传惑经与通经致用
第二节 庆历、熙宁间的文学面貌与经学新风
第三节 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
第五章 熙宁、靖康间的经学与文学
第一节 党争、科举与经学、文学
一、熙宁、靖康间的经学实绩和文学面貌
二、熙宁、靖康间的党争与经学、文学之关系
三、熙宁、靖康间的科举与经学、文学之关系
第二节 荆公新学与文学(未打印)
一、荆公新学之经学成就检述
二、荆公新学与文学——学术、政事与文章糅合之典范
第三节 濂洛理学与文学(未打印)
一、濂洛理学的经学视角
二、濂洛理学与文学之关系
第四节 三苏蜀学与文学
第六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35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3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