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22:04
  本文以敦煌维摩诘文学为研究对象。全文由绪论、正文七章共八部分组成。 绪论介绍了选题的意义、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敦煌遗书中保存的《维摩诘经》及相关文学作品”,作为全文的开头,通过对敦煌现存维摩诘文献的四种体裁的分析,指出经译、注疏、讲经文、唱词等体裁在历史上的次第出现,反映了维摩诘信仰渐趋通俗化的演进过程。 第三章“《维摩诘经》的翻译与魏晋文化的变迁”,主要描述了佛经传译的背景,讨论了自汉末至鸠摩罗什时代《维摩诘经》经历的六次翻译,论证了支谦本、竺叔兰本及罗什译本同中国上层士大夫文化的亲和关系,并对《维摩诘经》盛行的原因要素作了分析,认为《维摩诘经》的人物原型、典故及譬喻均源自《般若经》。这两部大乘佛经中的方便之法(指导修行和教化的策略)、语言艺术观均对当时中国文人的立身行事及其诗文创作以巨大影响,谢灵运可为代表。 第四章“南北论讲之风中的维摩诘”,通过对南朝齐梁时代南北文化交流的分析,指出在南北两地的上流社会中,皆流行崇奉维摩,重视论讲的风气。顾恺之首创的维摩像,画坛上大量流行的名士、名僧像,以及北魏龙门石窟的维摩造像,均为这种论辩风尚的产物。...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敦煌遗书中保存的《维摩诘经》及相关文学作品
    一、 《维摩诘经》的译本
    二、 《维摩诘经》的注疏本
    三、 《维摩诘经》的讲经文
    四、 《维摩诘经》的唱词
第三章 《维摩诘经》的翻译与魏晋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维摩诘经》的六次翻译
        一、 汉末的早期传教者与严佛调《古维摩经》
        二、 支谦译本与魏晋文风
        三、 《维摩诘经》与清谈的结合
        四、 罗什译本的特徵
    第二节 向秀《庄子注》与菩萨远离法:文人《招隐诗》的变化
        一、 向秀与《庄子注》
        二、 《般若经》中的菩萨远离法
        三、 《维摩诘经》中的远离法
        四、 《维摩诘经》的材料来源
        五、 菩萨远离法对诗歌的影响
    第三节 不二法门与言意之辩: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绘画
第四章 南北论讲之风中的维摩诘
    第一节 齐梁王室佛教中的维摩崇拜
    第二节 北朝论讲之风的复兴与云冈龙门的维摩石刻
    第三节 智顗《淨名疏》与敦煌壁画的题材变化
第五章 维摩诘信仰在中土的民众化过程
    第一节 民间造经和写经
    第二节 金粟如来之名称的流传
        一、 金粟如来名称的最早记载
        二、 金粟如来的名称与原典注释之差异
        三、 维摩诘本地说的变化
        四、 “金粟如来”名称产生的背景
        五、 唐人对“金粟如来” 的解读
        六、 维摩诘王氏说
    第三节 化俗菩萨的显迹:神僧志公和傅大士
第六章 《维摩诘经》的俗讲底本与维摩诘经变
    第一节 俗讲底本
        一、 写本的撰写年代
        二、 当代名物、当代诗歌及民间俗曲
        三、 艺术表现与宗教目的远离
    第二节 维摩变相
        一、 维摩变相在唐代的繁荣
        二、 敦煌维摩诘经变
第七章 讲经文、变相出现的文化背景
    一、 禅宗的兴起
    二、 释子善文及其他
    三、 佛音之变调
第八章 结论
徵引书目



本文编号:2936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36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