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春秋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4:36
晚清乾、嘉以后的学术思想,因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内在机制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出现了汉学式微、汉宋兼采、西学东渐的趋势。于是乎一股“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潮勃然而兴。其在于因应时局的变化而作重建民族文化之努力,以实现救亡图存、国富民强的目的。无疑,以“常州学派”为端绪的今文经学在晚清的复兴和张扬,为一部分传统知识分子的学术与政治关怀,提供了理论思维和躬行实践的思想指导。作为晚清享有盛名的湘籍学人王闿运,其经学,尤其是春秋学思想是晚清学术思想变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王氏遍注群经,成经书十九部(至今所发现的)。他治经主《春秋》而宗《公羊》,主张“通经致用”,一生致力于经书笺释和经学教学,经学和政治是他的生命关怀。基于此,我们不应忘记王闿运作为一个经学家的角色。本文重点探讨王闿运春秋学思想。文章在对王氏经学著述稍作考释的前提下,以晚清学术流变和王氏生平为切入点,首先探讨了他对《春秋》及其“三传”的基本态度。然后,文章以王氏三部春秋学著作(《榖梁申义》、《春秋公羊传笺》、《春秋例表》)为中心,从文本解读的角度,较为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其解经特色和思想倾向。最后,文章对王氏疏释《春秋》经、传的义理重心和...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 王闿运经学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资料情况
第一章 晚清学术与王闿运生平
第一节 晚清学术流变
一 汉学渐衰
二 汉宋兼采
三 西学东渐
第二节 王闿运生平
一 家世与求学
二 求仕与入幕
三 执掌书院
第二章 王闿运《春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王闿运经学著作考述
第二节 春秋学发展的大致脉络
一 形成时期
二 发展时期
三 衰落时期
第三节 王闿运对《春秋》及“三传”的基本态度
一、 《春秋》:是“经”非“史”,独以拨乱
二 《左传》:离经别行,无关经义
三 《公羊传》:义例无牴牾,不歧其义
四 《榖梁传》:依经树义,可为世范
第三章 王氏《榖梁申义》
第一节 《榖梁传》研究概述
第二节 王闿运的《榖梁申义》
一 王氏《榖梁申义》释例
二 《榖梁申义》之特色
第四章 王氏《春秋公羊传笺》
第一节 春秋公羊学与《春秋公羊何氏解诂》
一 春秋公羊学的历史演变
二 何休的《春秋公羊何氏解诂》
第二节 王《笺》的主要内容及笺释范围
一 从传统经典之诠释方式“笺”说起
二 笺释传文发问的理由及根据
三 对何休注文的补充、完善和批评
四 注重对《春秋》义例的解说
第三节 王闿运对《春秋》灾异的笺释
一 灾异说:公羊学者的共同话题
二 离合之间:王闿运灾异观之两难
三 王闿运灾异观之原因探析
第五章 王氏《春秋例表》
第一节 三种不同版本之比较
一 光绪七年(1881)尊经书局刊本
二 光绪年间长沙刊本
三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东洲刊本
第二节 以“时月日例”释《春秋》
第三节 王闿运的宗经意识及其意义
一 王闿运对传文的质疑与下以己意
二 《春秋例表》东洲本的宗经意向
三 承旧与开新:宗经的意义
第六章 王闿运春秋观的义理重心
第一节 王鲁说
第二节 三世说
第三节 夷夏之辨说
一 防夷以自治为先
二 大同以化导为要
第七章 王闿运春秋学思想之内涵
第一节 “通经致用”的为学理念
第二节 循序渐进的社会进化思想
第三节 天下大同的未来理想
结语:对王闿运春秋学思想之反思
一 简要概括
二 反思:“通经致用”的文化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宗传到宗经——王闿运春秋学的解经特色[J]. 魏怡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2]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J]. 罗检秋. 近代史研究. 2004(01)
[3]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J]. 史革新. 近代史研究. 2003(06)
[4]“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J]. 陈立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5]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J]. 史革新. 史学月刊. 2003(03)
[6]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J]. 张允熠,张瑞涛. 安徽史学. 2003(01)
[7]王闿运“帝王之学”述评[J]. 阳信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8]王闿运未刊手书册页[J]. 周颂喜. 船山学刊. 2001(02)
[9]乡饮酒礼探微[J]. 姚伟钧. 中国史研究. 1999(01)
[10]概述四川尊经书院的刻书[J]. 黄海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4)
本文编号:2939890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 王闿运经学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资料情况
第一章 晚清学术与王闿运生平
第一节 晚清学术流变
一 汉学渐衰
二 汉宋兼采
三 西学东渐
第二节 王闿运生平
一 家世与求学
二 求仕与入幕
三 执掌书院
第二章 王闿运《春秋》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王闿运经学著作考述
第二节 春秋学发展的大致脉络
一 形成时期
二 发展时期
三 衰落时期
第三节 王闿运对《春秋》及“三传”的基本态度
一、 《春秋》:是“经”非“史”,独以拨乱
二 《左传》:离经别行,无关经义
三 《公羊传》:义例无牴牾,不歧其义
四 《榖梁传》:依经树义,可为世范
第三章 王氏《榖梁申义》
第一节 《榖梁传》研究概述
第二节 王闿运的《榖梁申义》
一 王氏《榖梁申义》释例
二 《榖梁申义》之特色
第四章 王氏《春秋公羊传笺》
第一节 春秋公羊学与《春秋公羊何氏解诂》
一 春秋公羊学的历史演变
二 何休的《春秋公羊何氏解诂》
第二节 王《笺》的主要内容及笺释范围
一 从传统经典之诠释方式“笺”说起
二 笺释传文发问的理由及根据
三 对何休注文的补充、完善和批评
四 注重对《春秋》义例的解说
第三节 王闿运对《春秋》灾异的笺释
一 灾异说:公羊学者的共同话题
二 离合之间:王闿运灾异观之两难
三 王闿运灾异观之原因探析
第五章 王氏《春秋例表》
第一节 三种不同版本之比较
一 光绪七年(1881)尊经书局刊本
二 光绪年间长沙刊本
三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东洲刊本
第二节 以“时月日例”释《春秋》
第三节 王闿运的宗经意识及其意义
一 王闿运对传文的质疑与下以己意
二 《春秋例表》东洲本的宗经意向
三 承旧与开新:宗经的意义
第六章 王闿运春秋观的义理重心
第一节 王鲁说
第二节 三世说
第三节 夷夏之辨说
一 防夷以自治为先
二 大同以化导为要
第七章 王闿运春秋学思想之内涵
第一节 “通经致用”的为学理念
第二节 循序渐进的社会进化思想
第三节 天下大同的未来理想
结语:对王闿运春秋学思想之反思
一 简要概括
二 反思:“通经致用”的文化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宗传到宗经——王闿运春秋学的解经特色[J]. 魏怡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2]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J]. 罗检秋. 近代史研究. 2004(01)
[3]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J]. 史革新. 近代史研究. 2003(06)
[4]“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J]. 陈立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5]略论晚清汉学的兴衰与变化[J]. 史革新. 史学月刊. 2003(03)
[6]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J]. 张允熠,张瑞涛. 安徽史学. 2003(01)
[7]王闿运“帝王之学”述评[J]. 阳信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8]王闿运未刊手书册页[J]. 周颂喜. 船山学刊. 2001(02)
[9]乡饮酒礼探微[J]. 姚伟钧. 中国史研究. 1999(01)
[10]概述四川尊经书院的刻书[J]. 黄海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4)
本文编号:2939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3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