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萧统《文选》与“文选”学的价值定位

发布时间:2020-12-27 06:27
  六朝时代文学“自觉”的到来,给时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文学新气象,文学作品的数量和各种文体的衍变此时都达到了历史高峰,整个社会对于文学呈现出无比的热爱和关注。文学“自觉”引起人的“自觉”,人的“自觉”在文学“自觉”的影响下,也逐渐显现出超越时代的进步性。《文选》是六朝诗文选集的代表,萧统是六朝文学批评者的代表,两者的结合属于“选学”的研究区域。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包括了引言部分,主要描述了《文选》的编撰背景,并从六朝的文学背景概括了齐梁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为下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史料基础。第二、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二章包括《文选》总集的编纂和“选学”的发展两节内容,第一节是通过分析前代的总集编纂和文体分类,对《文选》编纂的价值做出评定,第二节是通过展现隋唐至明清时期《文选》的传播情况,对“选学”的价值做出评定;第三章包括了萧统的文体观和诗赋观,通过分析《文选》的文体编排和诗赋选文,对《文选》的文体价值做出评定。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它重申了《文选》和“选学”的价值和时代意义。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萧统《文选》的编纂背景
    1.1 引言
    1.2 齐梁时代的文风
    1.3 齐梁时代的文人与文论
第二章 《文选》总集的编纂与“选学”的发展
    2.1 《文选》总集编纂的前提条件
    2.2 《文选》的传播与“选学”的发展
第三章 萧统《文选》的文体价值
    3.1 从《文选》之文体编排看其文体观
    3.2 从《文选》之文体选文看其诗赋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勰、萧统大赋观之比较[J]. 王承斌.  广西社会科学. 2007(11)
[2]《琴歌》校补[J]. 李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3]四萧文学群体与梁代诗风之变[J]. 林家骊,陶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4]《文心雕龙》与《文选》的选赋情况比较[J]. 岳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3)
[5]论宋代“《文选》学”衰落之原因[J]. 任竞泽.  中国文化研究. 2007(02)
[6]萧统与文章“原出于五经”[J]. 胡大雷.  钦州学院学报. 2007(02)
[7]汉魏六朝文体辨析观念的产生与发展[J]. 赵厚均.  兰州学刊. 2007(03)
[8]中国古代文选学述略[J]. 孔祥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9]论隋唐“《文选》学”兴起之原因[J]. 许逸民.  文学遗产. 2006(02)
[10]从《文选》看萧统的诗学思想[J]. 李正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2941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41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0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