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渡初期诗人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14:07
宋室南渡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群体的人生历程和文学命运作一整体观照,更能敏锐把握那个动荡时代的主脉。因此,笔者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试图通过考证与阐释的结合,在对南渡诗人具体的个案研究基础上,对南渡诗人群体的生活历程、生存状态、精神面貌、文化理想,创作实绩,南渡诗歌的地域特色、整体风貌等等作一全方位的研究。 本文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整体研究,下编为个案研究。上编共分四章,第一章南渡初期文人生存境遇与精神风貌,试图对北宋一代士风的发展历程略如梳理,并结合其时社会政治制度、士人的生存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重点描述与分析南渡初年士人们心态历程以及士人群体中的隐逸之风、禅悦之风、谄谀之风等等,以便为南渡以后的文学创作与社会变动之间建构起一座可行的阐释桥梁。第二章南渡初年士人的文化重建理想,主要以吕本中为例,探讨南渡士大夫们在主体精神激励下,通过追缅伊洛风流、重塑故家典型、整理渡江文献等方式,积极地开展诗文唱酬、讲学授徒、关注文化大事等文化行为,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使命,重建南宋文化版图。第三章为南渡地域文学研究,主要着眼于空间的角度,对南渡以后四个...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 整体研究
第一章 南渡初期文人生存境遇与精神风貌
第一节 北宋士风概论
第二节 南渡初期衰颓士风及其在政治上的表现
第三节 南渡初期士人的生存境遇与文学主体精神的萎靡
第二章 南渡初期士人的文化重建理想
第一节 “渡江文物追配中原”的文化理想
第二节 文化重建进程中南渡士人的自觉主体精神
下编 个案研究
第五章 吕本中研究
第一节 吕本中诗歌创作简析
第二节 吕本中诗歌交游与思想倾向
第三节 吕本中年谱补正
第六章 曾几研究
第一节 吕本中、曾几文学思想渊源叙论
第二节 曾几诗歌创作倾向及其风貌
第三节 曾几年谱
附录
一、吕本中佚文考
二、《全宋诗》佚诗几首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庭坚的“心法”——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溯源[J]. 束景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2]陆游师从曾几新论[J]. 邱鸣皋. 文学遗产. 2002(02)
[3]南宋以来苏浙两省成为中国文人学者最大源地的综合研究[J]. 叶忠海,罗秀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本文编号:294187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上编 整体研究
第一章 南渡初期文人生存境遇与精神风貌
第一节 北宋士风概论
第二节 南渡初期衰颓士风及其在政治上的表现
第三节 南渡初期士人的生存境遇与文学主体精神的萎靡
第二章 南渡初期士人的文化重建理想
第一节 “渡江文物追配中原”的文化理想
第二节 文化重建进程中南渡士人的自觉主体精神
下编 个案研究
第五章 吕本中研究
第一节 吕本中诗歌创作简析
第二节 吕本中诗歌交游与思想倾向
第三节 吕本中年谱补正
第六章 曾几研究
第一节 吕本中、曾几文学思想渊源叙论
第二节 曾几诗歌创作倾向及其风貌
第三节 曾几年谱
附录
一、吕本中佚文考
二、《全宋诗》佚诗几首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庭坚的“心法”——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溯源[J]. 束景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2]陆游师从曾几新论[J]. 邱鸣皋. 文学遗产. 2002(02)
[3]南宋以来苏浙两省成为中国文人学者最大源地的综合研究[J]. 叶忠海,罗秀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1)
本文编号:2941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4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