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赋汇》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1 07:50
本文对《历代赋汇》中的赋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力图揭示赋序独特的体式特征与多样的结构功能,并探讨赋体文学的特质及其在文体演变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分上、下两编。上编论赋序的体式特征及其结构功能。缘于赋体结构的特殊性与历来关于问答体“赋首”与“赋序”的争论,本编先将赋序区分为内序与外序,再在此基础上对其各自的体式特征与结构功能进行历时的追索与共时的辨析。内序与外序的位置不同、体态不同、功能也不同,区分内、外序的体态可从结构、音韵、人称与末端词几方面着手。内序与外序的结构体态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内序的产生,是先在的所有问对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骈赋与律赋较少内序,唐宋新文赋中的主客问答又比汉文赋灵活多变而自然亲切。内序形态的演变牵引着整个赋体体式的变迁。外序的生成是建立在种种具有叙述作意功用的文献基础之上的。由于外序的界定本来就不是因外在的形态结构而定,它的体式也具有多变性。内序的假设问对既是代言的机制,也是叙事的框架。下编专论赋序中的赋学批评。第四章从赋序看赋家的题材意识,第五章从赋序看赋家的创作过程,第六章从赋序看赋之用,第七章从赋序看赋之体。相对于史传与选本批评而言...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引言
上编 赋序的体式特征及其结构功能
第一章 赋序的结构特征
第一节 赋序的类别
第二节 内序与外序的区分及其结构特征
第二章 赋序结构的演变
第一节 内序的由来及演变
第二节 外序的由来及演变
第三章 内序的结构功能
第一节 辩对的模式与叙事的框架
第二节 代言的机制
第三节 模式的由来与价值
下编 赋序中的赋学批评
第四章 从赋序看赋家的题材意识
第一节 模仿与新创——赋家题材意识的表现
第二节 赋里与赋外——赋家题材意识的成因
第三节 承传与消解——赋家题材意识的影响与出路
第五章 从赋序看赋家的创作过程
第一节 感物兴思
第二节 苦思历览
第六章 从赋序看赋之用
第一节 颂美讽谏
第二节 抒怀写志
第三节 赠答酬唱
第四节 志史记学与娱乐游戏
第七章 从赋序看赋之体
第一节 赋体来源
第二节 体裁体制
第三节 语言修辞
第四节 表现手法
第五节 精神风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1 《历代赋汇》内序一览表
附录 B.2 《历代赋汇》骈文外序简目
附录 B.3 《历代赋汇》赋序指误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元龙与《历代赋汇》考述[J]. 叶永胜.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4(04)
[2]《历代赋汇》的汉赋编录与分类[J]. 踪凡. 天津社会科学. 2004(06)
[3]汉晋赋中的自然及自然观的演变[J]. 韩高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4]《全汉赋》辑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 吴广平. 中国韵文学刊. 2004(02)
[5]赋体文学分类的历史考察[J]. 侯立兵,刘梦初.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1)
[6]六朝“诗序”管窥[J]. 昝风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7]论《文选》之序体[J]. 郭殿忱,陈劲松.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8]《礼记·乐记》“声”、“音”、“乐”辨[J]. 刘伟生. 船山学刊. 2002(04)
[9]论宋词小序[J]. 赵晓岚. 文学遗产. 2002(06)
[10]宋词题序略论[J]. 李冬红. 贵州社会科学. 2002(04)
硕士论文
[1]唐诗诗序研究[D]. 黄爱平.武汉大学 2004
[2]唐代序文文体概说[D]. 李志广.辽宁师范大学 2004
[3]唐游宴序考论[D]. 高雨.辽宁师范大学 2004
[4]序体研究[D]. 薛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5]祝尧《古赋辩体》研究[D]. 杨赛.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51213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附表索引
引言
上编 赋序的体式特征及其结构功能
第一章 赋序的结构特征
第一节 赋序的类别
第二节 内序与外序的区分及其结构特征
第二章 赋序结构的演变
第一节 内序的由来及演变
第二节 外序的由来及演变
第三章 内序的结构功能
第一节 辩对的模式与叙事的框架
第二节 代言的机制
第三节 模式的由来与价值
下编 赋序中的赋学批评
第四章 从赋序看赋家的题材意识
第一节 模仿与新创——赋家题材意识的表现
第二节 赋里与赋外——赋家题材意识的成因
第三节 承传与消解——赋家题材意识的影响与出路
第五章 从赋序看赋家的创作过程
第一节 感物兴思
第二节 苦思历览
第六章 从赋序看赋之用
第一节 颂美讽谏
第二节 抒怀写志
第三节 赠答酬唱
第四节 志史记学与娱乐游戏
第七章 从赋序看赋之体
第一节 赋体来源
第二节 体裁体制
第三节 语言修辞
第四节 表现手法
第五节 精神风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1 《历代赋汇》内序一览表
附录 B.2 《历代赋汇》骈文外序简目
附录 B.3 《历代赋汇》赋序指误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元龙与《历代赋汇》考述[J]. 叶永胜.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4(04)
[2]《历代赋汇》的汉赋编录与分类[J]. 踪凡. 天津社会科学. 2004(06)
[3]汉晋赋中的自然及自然观的演变[J]. 韩高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2)
[4]《全汉赋》辑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 吴广平. 中国韵文学刊. 2004(02)
[5]赋体文学分类的历史考察[J]. 侯立兵,刘梦初.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1)
[6]六朝“诗序”管窥[J]. 昝风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7]论《文选》之序体[J]. 郭殿忱,陈劲松.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8]《礼记·乐记》“声”、“音”、“乐”辨[J]. 刘伟生. 船山学刊. 2002(04)
[9]论宋词小序[J]. 赵晓岚. 文学遗产. 2002(06)
[10]宋词题序略论[J]. 李冬红. 贵州社会科学. 2002(04)
硕士论文
[1]唐诗诗序研究[D]. 黄爱平.武汉大学 2004
[2]唐代序文文体概说[D]. 李志广.辽宁师范大学 2004
[3]唐游宴序考论[D]. 高雨.辽宁师范大学 2004
[4]序体研究[D]. 薛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5]祝尧《古赋辩体》研究[D]. 杨赛.湖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51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5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