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浪漫”概念在我国的缘起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1-01-06 18:29
  中国现代文论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论处于中国文论承前启后的转型阶段。这一时期对古代文论的继承与对西方文论术语的借鉴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冶炼的过程,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所以,对此时关键美学概念的梳理有助于实现当前文艺理论界更好的发展与转型。 提起“浪漫”,很自然,人们的视野会转向“浪漫主义”这一大家耳熟能详以致有些腻味的话题,学者见仁见智,然而离这一名词的本质涵义却可能越来越远。而本文主要是从对概念的梳理入手,以对史实材料的挖掘为基础,揭示晚清到五四时期“浪漫”这一关键美学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并进而论述一下作为历史性文学思潮的西方浪漫主义“中国化”的前期过程。 近代社会,最典型的学术现象就是西学东渐,新思想的输入即意味着新言语之输入。梁启超于 1902 年第一次明确地将文学分为“写实派”与“理想派”;继“理想”一词之后,鲁迅于 1907 年始用“罗曼”一词;“罗曼”一词一直沿用,直到 1920 年梁启超提出了“浪漫忒派”一语。从“理想”、“罗曼”到“浪漫”,这都是从日本的翻译新词中现成地借用的文论术语,用语的沿革当然不止于字形的变异,蕴含于深层...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浪漫”一词的提出
    第一节、近代社会背景与学术趋势
    第二节、“理想”—“罗曼”—“浪漫”的演变
    第三节、日本文坛之影响
    第四节、中国接受者之理解
第二章、“浪漫”一词的中国古代渊源
    第一节、中国古籍中“浪漫”词义概说
    第二节、浪漫风格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体现
第三章、西方浪漫主义的中国化过程
    第一节、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本质
    第二节、回归“五四”文学语境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非奇不传[J]. 方胜.  文艺理论研究. 1992(02)
[2]庄子与古典浪漫主义论略[J]. 张碧波,吕世纬.  学习与探索. 1992(01)



本文编号:2961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61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