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新写实”思潮论

发布时间:2021-01-07 18:03
  本文以“新写实”文学思潮为研究对象,旨在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降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型,对这一思潮的生成背景、运行状态与理论研究进行全面论述,考察生成这一思潮的各方原因及其独特的文学理念、审美原则与艺术品格,指出“新写实”具有兼收并蓄而又扬弃创新的整合特点。它强化了文学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以平民视角体认当下中国民众的生存哲学,实现了有别于精英或主流文化的人文关怀。对“新写实”文学观念的研究能够有效阐释在特定历史转型期中国文学呈现出的某些共性特征。但“新写实”文学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美学及文学观念上的缺陷,缺乏内在的持久艺术生命力,从而为它走向消退埋下了必然的隐患。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写实”文学思潮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向
    第二节 多种文学思潮之碰撞融合
第二章 “新写实”文学思潮的存在状态
    第一节 由“后朦胧”诗拉开的“序幕”
    第二节 “新写实”的主干文类——“新写实”小说
    第三节 “新写实”话剧与影像创作的兴起
        一、 “新写实”话剧
        二、 “新写实”影像创作
    第四节 90年代散文的“新写实”走向
第三章 “新写实”思潮的文学观念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朦胧诗整体观[J]. 罗振亚.  文学评论. 2002(02)
[2]反抗危机:论“新写实”[J]. 陈晓明.  文学评论. 1993(02)
[3]“新写实”小说座谈辑录[J].   文学评论. 1991(03)
[4]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J]. 丁永强.  小说评论. 1991(03)



本文编号:2962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62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