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审讯》与《我爱桃花》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8 06:21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隔离审讯》与中国当代编剧邹静之的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在戏剧冲突、戏剧情境两方面具有共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部戏剧均蕴含着"他人即地狱"的存在主义思想;通过象征性的道具、突转的时空和多种舞台艺术的结合表现了剧作家对现代人精神异化的思考;各具特色的戏剧意象反映出东西方戏剧不同的美学特征。通过《隔离审讯》与《我爱桃花》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宽研究视角,进一步理解两部剧作的内在意蕴,进而考察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家在戏剧美学和价值取向上的异同。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2020,(2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戏剧冲突:他人即地狱
(一)追逐
(二)谋杀
二、戏剧情境:剧场意识的张扬
(一)象征性的道具
(二)突转的时空
(三)张扬个性的舞蹈
三、戏剧意象:镜与花
(一)镜子
(二)桃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文化中桃花意象的隐喻意义[J]. 渠红岩.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D]. 周珉佳.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64088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 2020,(2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戏剧冲突:他人即地狱
(一)追逐
(二)谋杀
二、戏剧情境:剧场意识的张扬
(一)象征性的道具
(二)突转的时空
(三)张扬个性的舞蹈
三、戏剧意象:镜与花
(一)镜子
(二)桃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文化中桃花意象的隐喻意义[J]. 渠红岩.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D]. 周珉佳.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64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6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