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1-02-08 03:30
绪论风俗文化是指广大民众集体创造、拥有和传承的文化现象。由于风俗文化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从风俗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古典文学是对其进行立体交叉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鉴于当今学术界对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关系问题之研究的欠缺,本文将全面系统地探讨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文学的影响;通过这种探讨,可以在理论上打破汉代文学中没有或极少风俗文化因素的偏见,在实践上证明从风俗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汉代文学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第一章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综论汉代风俗文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即物质风俗文化、社会风俗文化、精神风俗文化和语言风俗文化,每一部分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的具体门类;各种具体门类的风俗文化既自具特色,又表现出某些总体特点。从时间角度去看,汉代风俗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某些流变,其中风俗的儒化现象是最引人注目的。随着风俗儒化过程的推进,从西汉到东汉,社会风气逐渐由尚武崇利变为尚文崇义,由轻急疏放变为舒缓谨厚。从空间角度去看,汉代风俗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造成汉代风俗文化之地域性差异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人口状况、上层举措、历史传承等。汉代...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对“风俗文化”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论文结构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综论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概说
一、汉代风俗文化的各个具体门类之概况
二、汉代风俗文化的发展变化
三、汉代风俗文化的地域差别
第二节 汉代文学作者对本时期风俗文化的接受和批判
一、汉代文学作者对本时期风俗文化的接受
二、汉代文学作者对本时期风俗文化的批判
三、结语
第三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文学的影响
一、共时态视野中的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
二、历时态视野中的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
三、地域差异视野中的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
四、结语
第二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诗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诗之影响综论
一、风俗文化促进了汉诗的创作和传播
二、俗乐的流行造成了汉代歌诗内容的世俗化
三、风俗文化对汉诗的艺术特质有重要影响
四、文人诗歌对民间歌谣有较多借鉴
五、结语
第二节 汉代乐舞风俗与汉诗之艺术特质
一、汉代乐舞风俗造成了汉诗的趣味性和表演性
二、汉诗之悲情美的产生与汉代乐舞风俗有一定关系
第三节 汉代享乐风气与汉诗之内容特质
一、享乐风气在汉代的盛行
二、汉代享乐风气对汉诗思想内容的影响
三、结语
第四节 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对出行情景和心理的表现
一、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中的出行之乐
二、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中的出行之苦
三、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中的飞腾之梦
四、结语
第三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赋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之影响综论
一、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风俗文化对汉赋的艺术特质有较大影响
三、文人赋对民间文学有一定借鉴
四、结语
第二节 汉代游艺风俗与汉赋
一、两汉时期游艺之风的盛行和辞赋的娱乐功能
二、汉代游艺风俗对汉赋的影响
第三节 汉代建筑风俗与汉赋之建筑描写
一、汉代建筑风俗的两大特点
二、汉代建筑风俗对汉赋之建筑描写的影响
第四节 汉代地域风俗与汉代都市赋
一、汉代长安和洛阳风俗与《两都赋》、《二京赋》等都市赋
一、汉代南阳风俗与《南都赋》
三、汉代成都风俗与《蜀都赋》
四、汉代都市赋中的地方神话传说因素
五、结语
第四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散文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之影响综论
一、风俗文化对散文内容的丰富和功能的扩大有重要意义
二、风俗文化对散文的写作艺术有较大影响
三、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对散文的风格及语言有一定影响
四、结语
第二节 汉代相人信仰与汉代历史散文之人物形貌描写
一、汉代相人信仰概述
二、汉代相人信仰对本时期历史散文之人物形貌描绘的影响
三、结语
第三节 汉代预知信仰与汉代历史散文之叙事模式
一、贵人有吉验和败亡有凶兆模式的形成
二、梦兆应验模式的形成
三、以善恶报应理念为依据之预言应验模式的形成
四、结语
第四节 汉代社会风气与汉代说理散文之内容特色
一、对奢侈无度风气的描述和批判
二、对迷信虚妄风气的描述和批判
三、对贵古贱今风气的描述和批判
四、结语
第五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小说
一、汉代“街谈巷语”与汉代小说
二、汉代方士文化与汉代小说
三、汉代徘优文化与汉代小说
四、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乐府歌诗演唱与语言形式之关系[J]. 赵敏俐. 文学评论. 2005(05)
[2]山东青岛市平度界山汉墓的发掘[J]. 林玉海,荆展远,王艳. 考古. 2005(06)
[3]厅堂说唱与汉乐府艺术特质探析——兼论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对文本的制约和影响[J]. 廖群. 文史哲. 2005(03)
[4]司马相如赋与四川方言[J]. 王启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5]《汉书·艺文志》“杂赋”臆说[J]. 伏俊琏. 文学遗产. 2002(06)
[6]安徽六安市九里沟两座西汉墓[J]. 万永林,李勇,李娟娟. 考古. 2002(02)
[7]汉长安城桂宫四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J]. Sino-Japanese Joint Archaeological Team of IA, CASS, and Nara National Cultural Properties Institute,. 考古. 2002(01)
[8]天津市武清县兰城遗址的钻探与试掘[J]. 纪烈敏. 考古. 2001(09)
[9]《风俗通义》的民俗学价值[J]. 张汉东. 民俗研究. 2000(02)
[10]试论秦汉风俗的时代特征[J]. 万建中. 民俗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023301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对“风俗文化”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论文结构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综论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概说
一、汉代风俗文化的各个具体门类之概况
二、汉代风俗文化的发展变化
三、汉代风俗文化的地域差别
第二节 汉代文学作者对本时期风俗文化的接受和批判
一、汉代文学作者对本时期风俗文化的接受
二、汉代文学作者对本时期风俗文化的批判
三、结语
第三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文学的影响
一、共时态视野中的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
二、历时态视野中的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
三、地域差异视野中的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
四、结语
第二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诗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诗之影响综论
一、风俗文化促进了汉诗的创作和传播
二、俗乐的流行造成了汉代歌诗内容的世俗化
三、风俗文化对汉诗的艺术特质有重要影响
四、文人诗歌对民间歌谣有较多借鉴
五、结语
第二节 汉代乐舞风俗与汉诗之艺术特质
一、汉代乐舞风俗造成了汉诗的趣味性和表演性
二、汉诗之悲情美的产生与汉代乐舞风俗有一定关系
第三节 汉代享乐风气与汉诗之内容特质
一、享乐风气在汉代的盛行
二、汉代享乐风气对汉诗思想内容的影响
三、结语
第四节 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对出行情景和心理的表现
一、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中的出行之乐
二、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中的出行之苦
三、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中的飞腾之梦
四、结语
第三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赋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之影响综论
一、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风俗文化对汉赋的艺术特质有较大影响
三、文人赋对民间文学有一定借鉴
四、结语
第二节 汉代游艺风俗与汉赋
一、两汉时期游艺之风的盛行和辞赋的娱乐功能
二、汉代游艺风俗对汉赋的影响
第三节 汉代建筑风俗与汉赋之建筑描写
一、汉代建筑风俗的两大特点
二、汉代建筑风俗对汉赋之建筑描写的影响
第四节 汉代地域风俗与汉代都市赋
一、汉代长安和洛阳风俗与《两都赋》、《二京赋》等都市赋
一、汉代南阳风俗与《南都赋》
三、汉代成都风俗与《蜀都赋》
四、汉代都市赋中的地方神话传说因素
五、结语
第四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散文
第一节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代散文之影响综论
一、风俗文化对散文内容的丰富和功能的扩大有重要意义
二、风俗文化对散文的写作艺术有较大影响
三、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对散文的风格及语言有一定影响
四、结语
第二节 汉代相人信仰与汉代历史散文之人物形貌描写
一、汉代相人信仰概述
二、汉代相人信仰对本时期历史散文之人物形貌描绘的影响
三、结语
第三节 汉代预知信仰与汉代历史散文之叙事模式
一、贵人有吉验和败亡有凶兆模式的形成
二、梦兆应验模式的形成
三、以善恶报应理念为依据之预言应验模式的形成
四、结语
第四节 汉代社会风气与汉代说理散文之内容特色
一、对奢侈无度风气的描述和批判
二、对迷信虚妄风气的描述和批判
三、对贵古贱今风气的描述和批判
四、结语
第五章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小说
一、汉代“街谈巷语”与汉代小说
二、汉代方士文化与汉代小说
三、汉代徘优文化与汉代小说
四、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乐府歌诗演唱与语言形式之关系[J]. 赵敏俐. 文学评论. 2005(05)
[2]山东青岛市平度界山汉墓的发掘[J]. 林玉海,荆展远,王艳. 考古. 2005(06)
[3]厅堂说唱与汉乐府艺术特质探析——兼论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对文本的制约和影响[J]. 廖群. 文史哲. 2005(03)
[4]司马相如赋与四川方言[J]. 王启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5]《汉书·艺文志》“杂赋”臆说[J]. 伏俊琏. 文学遗产. 2002(06)
[6]安徽六安市九里沟两座西汉墓[J]. 万永林,李勇,李娟娟. 考古. 2002(02)
[7]汉长安城桂宫四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J]. Sino-Japanese Joint Archaeological Team of IA, CASS, and Nara National Cultural Properties Institute,. 考古. 2002(01)
[8]天津市武清县兰城遗址的钻探与试掘[J]. 纪烈敏. 考古. 2001(09)
[9]《风俗通义》的民俗学价值[J]. 张汉东. 民俗研究. 2000(02)
[10]试论秦汉风俗的时代特征[J]. 万建中. 民俗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023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2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