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浅论文学中的历史感现象

发布时间:2021-02-08 16:41
  五四以来,随着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极力引进,大量的文学术语和文学观念也一起走进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之中。作为其中之一的文学历史感,伴随我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积累了色彩斑斓的历史印痕。时至今日,由于全球化和后工业的影响,历史感在许多人看来大有消失的可能,在为文学的历史感危机深感忧虑的同时,重新梳理文学历史感的内涵、特征、结构以及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当然,对文学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的讨论也是本题的一个重点。 作为一个在史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等各种相关学科所组成的概念域中的观念,文学历史感在不同的学科中,其内涵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仅从文学方面来看,文学历史感可以理解为,主体的人以心灵体验历史、以文学性的审美眼光观照历史,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对话时所产生的一种生命感悟。文学历史感的内涵也可以从它的特性方面得到阐明。文学历史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主体间性、心灵观照和文学史意识等四个方面。 虽然,文学的历史感不是一个量的概念,而是一个质的观念,然而,无法否认的是,文学历史感像其他任何观念一样,也具有丰富复杂的结构。从历史感一词的使用频率,我们也可以...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概念域中的文学历史感
第二章 文学历史感的特性
    第一节 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
    第二节 主体间性
    第三节 心灵观照
    第四节 文学史意识
第三章 文学历史感的结构与魅力
    第一节 文学历史感的结构
    第二节 文学历史感的魅力
第四章 文学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感:切近与超越、深度和力度[J]. 宁宗一.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03)
[2]在非诗的时代展开诗歌——论90年代的中国诗歌[J]. 王光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2)
[3]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杨春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4]论当前诗歌写作的几种可能性[J]. 蓝棣之.  文学评论. 2001(05)
[5]论20世纪中国的革命文学[J]. 雷世文.  天津社会科学. 2001(01)
[6]王蒙小说:生活与叙事的纠缠[J]. 吴广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7]再谈我的历史观与历史感概念──答周祥森先生[J]. 雷戈.  史学月刊. 1999(06)
[8]“反思”的反思——评《论历史感与历史学》[J]. 周祥森.  史学月刊. 1998(06)
[9]论历史感与历史学[J]. 雷戈.  学术月刊. 1998(06)
[10]追寻文学的历史感[J]. 刘谋.  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本文编号:3024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24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