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出走”
发布时间:2021-02-14 21:21
本文从性别想象的角度对晚清文学中女性“出走”模式进行归纳与解读,并以女性主义的观点切入,讨论男性知识分子在充当晚清妇女解放“领军者”角色、高喊男女平等的同时,也存在着的“拟女心态”与既呐喊又彷徨的矛盾意识。同时,探讨女性作家作为妇女解放思潮的接受者和受用者,怎样的接受和参与了这一思潮的建构,以及在对女性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存在着的困惑与激进因素。从身体的解放到女权的倡导再到救国的理想,晚清文学中对女性“出走”的想象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完成的。论文分别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性别观照入手,蜕去了晚清女性解放的外衣,揭示了在这场由男性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中,对女性的想象设计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男性面对民族困境、实现人格理想的载体,而女性复杂的主体经验与生命欲求却被遮蔽了,女性仍是被男性代言的他者、在场的缺席者。性别意识的模糊使得晚清女性的“出走”呈现为一种寻求、探索的“在路上”的状态。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晚清妇女解放语境下的女性“出走”模式
2.1 晚清妇女解放思潮的涌动
2.2 女性“出走”原型追溯
2.3 晚清女性“出走”的类型模式
2.3.1 走出闺门:身体的解放
2.3.2 精神突围:女权的倡导
2.3.3 走向革命:救国的理想
第3章 晚清文学中女性“出走”的男性注视
3.1 男性视阈中“出走”后的女性形象
3.2 “拓荒者”的拟女心态
3.3 新旧文化转型中的矛盾女性观
第4章 晚清文学中女性“出走”的女性注视
4.1 弹词与女性解放:以《精卫石》为例
4.2 激进与温和:以《女狱花》为例
4.3 “二度模拟”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4.3.1 模仿女杰榜样
4.3.2 对暴力的崇拜
4.3.3 寄望于神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闺中无静女——晚清女作家弹词与“振兴女权”[J]. 鲍震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2]中国现代男作家关于“娜拉出走”的想象——重读《终身大事》、《泼妇》和《日出》[J]. 周蕾. 求索. 2004(04)
[3]青楼里的开路先锋 近代妓女与妇女解放[J]. 纪美云. 明清小说研究. 2004(01)
[4]《女狱花》与《女娲石》:晚清激进女权主义文本[J]. 魏文哲. 明清小说研究. 2003(04)
[5]晚清与文学现代性[J]. 王一川.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2)
[6]虚妄的圣殿坍塌之后——论鲁迅小说的女性“出走”[J]. 张岚.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1)
[7]娜拉:从出走到归来——论郭沫若历史剧中女性形象及主体精神的嬗变[J]. 游翠萍. 郭沫若学刊. 2002(01)
[8]掩面而去的历史告别——论现代文学中的“出走”意象和家族解构[J]. 吴晖湘. 理论与创作. 2002(02)
[9]“女性”与“小说”与“近代化”——对明以来迄晚清民初性别书写的重新思考[J]. 李舜华. 明清小说研究. 2001(03)
[10]现代文学中女性“出走”题材概述[J]. 金慧. 济宁师专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033880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晚清妇女解放语境下的女性“出走”模式
2.1 晚清妇女解放思潮的涌动
2.2 女性“出走”原型追溯
2.3 晚清女性“出走”的类型模式
2.3.1 走出闺门:身体的解放
2.3.2 精神突围:女权的倡导
2.3.3 走向革命:救国的理想
第3章 晚清文学中女性“出走”的男性注视
3.1 男性视阈中“出走”后的女性形象
3.2 “拓荒者”的拟女心态
3.3 新旧文化转型中的矛盾女性观
第4章 晚清文学中女性“出走”的女性注视
4.1 弹词与女性解放:以《精卫石》为例
4.2 激进与温和:以《女狱花》为例
4.3 “二度模拟”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4.3.1 模仿女杰榜样
4.3.2 对暴力的崇拜
4.3.3 寄望于神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闺中无静女——晚清女作家弹词与“振兴女权”[J]. 鲍震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2]中国现代男作家关于“娜拉出走”的想象——重读《终身大事》、《泼妇》和《日出》[J]. 周蕾. 求索. 2004(04)
[3]青楼里的开路先锋 近代妓女与妇女解放[J]. 纪美云. 明清小说研究. 2004(01)
[4]《女狱花》与《女娲石》:晚清激进女权主义文本[J]. 魏文哲. 明清小说研究. 2003(04)
[5]晚清与文学现代性[J]. 王一川.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2)
[6]虚妄的圣殿坍塌之后——论鲁迅小说的女性“出走”[J]. 张岚.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1)
[7]娜拉:从出走到归来——论郭沫若历史剧中女性形象及主体精神的嬗变[J]. 游翠萍. 郭沫若学刊. 2002(01)
[8]掩面而去的历史告别——论现代文学中的“出走”意象和家族解构[J]. 吴晖湘. 理论与创作. 2002(02)
[9]“女性”与“小说”与“近代化”——对明以来迄晚清民初性别书写的重新思考[J]. 李舜华. 明清小说研究. 2001(03)
[10]现代文学中女性“出走”题材概述[J]. 金慧. 济宁师专学报. 2001(04)
本文编号:3033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3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