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英学士与《珠英集》残卷考论
发布时间:2021-02-20 15:58
珠英学士是初唐武后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在唐诗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珠英集》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崔融选编珠英学士的诗作结集而成。这部诗集对我们了解当时的诗歌创作状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部诗集在宋代就已经散失了。20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了写本《珠英集》残卷,这对《珠英集》的研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后人在“珠英学士”成员的考定和残卷的考辑补正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对残卷本身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研究甚少。 本文着重从残卷文本出发,对残卷诗歌的文献价值及其文学价值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考察。首先,对前人所做的关于“珠英学士”人员的考定、《珠英集》的编定、流传及对《珠英集》残卷整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考定《珠英集》编选的时间及残卷中部分作品的作年,对残卷进行校勘,并利用残卷对《全唐诗》进行纠误和补遗,同时对“珠英学士”的人数以及《珠英集》的原貌进行推测。第三,重点考察《珠英集》残卷的文学价值。对残卷中的作品从诗歌题材、艺术表现和诗歌体式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说明珠英学士的诗歌创作已经冲破了宫廷诗风的局限。第四,从残卷所反映出的诗人的心态及其价值取向,透视当时文人社...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珠英学士与《珠英集》
第一节 《三教珠英》的编纂
第二节 珠英学士考
第三节 崔融与《珠英集》
第二章 《珠英集》残卷考述
第一节 《珠英集》的流传
第二节 《珠英集》残卷考述
第三节 《珠英集》残卷的文献价值
第三章 《珠英集》残卷的文学价值:冲破宫廷诗风的局限
第一节 《珠英集》产生的文化氛围:宫廷诗风的反拨
第二节 作品题材的多样化
第三节 艺术表现的多样化
第四节 艺术形式的精致化
第四章 心灵的展示:宫廷诗人的另一个情感世界
第一节 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二节 浓重的失意情绪
第三节 向往自由的生活
结语
附录: 敦煌写本《珠英集》残卷校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李峤诗看武后时代宫廷诗风的变化[J]. 程文丰. 九江师专学报. 2000(03)
[2]关于初唐文学思想的几个问题[J].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3]论律诗定型于初唐诸学士[J]. 陈铁民. 文学遗产. 2000(01)
[4]敦煌本《珠英集》残卷所见刘知几佚诗三首笺证[J]. 余欣. 敦煌学辑刊. 1999(01)
[5]元、王集团与大历京城诗风[J]. 查屏球. 文学遗产. 1998(03)
[6]敦煌边塞诗歌综论[J]. 胡大浚,王志鹏. 敦煌研究. 1998(01)
[7]初唐:宫廷诗的消化[J]. 林继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8]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J]. 葛晓音. 文学遗产. 1995(06)
[9]初唐作家生平仕历琐考[J]. 吴在庆. 甘肃社会科学. 1994(01)
[10]宋之问任职朝廷期间部分诗文系年考辨[J]. 杨墨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本文编号:3042995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珠英学士与《珠英集》
第一节 《三教珠英》的编纂
第二节 珠英学士考
第三节 崔融与《珠英集》
第二章 《珠英集》残卷考述
第一节 《珠英集》的流传
第二节 《珠英集》残卷考述
第三节 《珠英集》残卷的文献价值
第三章 《珠英集》残卷的文学价值:冲破宫廷诗风的局限
第一节 《珠英集》产生的文化氛围:宫廷诗风的反拨
第二节 作品题材的多样化
第三节 艺术表现的多样化
第四节 艺术形式的精致化
第四章 心灵的展示:宫廷诗人的另一个情感世界
第一节 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二节 浓重的失意情绪
第三节 向往自由的生活
结语
附录: 敦煌写本《珠英集》残卷校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李峤诗看武后时代宫廷诗风的变化[J]. 程文丰. 九江师专学报. 2000(03)
[2]关于初唐文学思想的几个问题[J].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2)
[3]论律诗定型于初唐诸学士[J]. 陈铁民. 文学遗产. 2000(01)
[4]敦煌本《珠英集》残卷所见刘知几佚诗三首笺证[J]. 余欣. 敦煌学辑刊. 1999(01)
[5]元、王集团与大历京城诗风[J]. 查屏球. 文学遗产. 1998(03)
[6]敦煌边塞诗歌综论[J]. 胡大浚,王志鹏. 敦煌研究. 1998(01)
[7]初唐:宫廷诗的消化[J]. 林继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2)
[8]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J]. 葛晓音. 文学遗产. 1995(06)
[9]初唐作家生平仕历琐考[J]. 吴在庆. 甘肃社会科学. 1994(01)
[10]宋之问任职朝廷期间部分诗文系年考辨[J]. 杨墨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本文编号:3042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4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