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兰亭雅集看魏晋文人的审美取向

发布时间:2021-03-15 14:23
  兰亭雅集是东晋时期的文人审美活动,是中国古典美学在玄学时期的典型实例。就审美思想而言,兰亭雅集同时受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二者共同构筑了兰亭诗人超然的心理状态。就审美心理而言,兰亭雅集前后,情感的显隐形成了诗人情感的迁移线索:从情累到搁置情累,再到情累的回归。诗人们有意无意地搁置世俗社会的种种情累,因而去累和审美一起构成了雅集的两大内容。如果从审美心胸的获得来看,去累其实也是审美活动展开的必要阶段。就审美内容而言,兰亭雅集的主体审美对象是自然山水。从魏晋起,自然开始以审美主位对象的地位出现,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雅集所体现的自然审美主要表现于兰亭诗文,从写作风格看,兰亭诗文整体诗风呈现出简淡的审美倾向。兰亭审美中,自然审美不止于山水的形式层面,还重视山水背后的玄理,山水为表象,玄理为内核。兰亭雅集中的儒道思想正体现了中国古典审美的两大方面,雅集中的去累是对老庄虚静心斋理论的继承与实践,自然审美的出现乂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容。 

【文章来源】:大连干部学刊. 2020,36(08)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兰亭雅集的美学思想传统
    (一)儒道合流的思想背景
        1. 魏晋时期的儒道思想传统。
        2. 兰亭雅集的儒道思想背景。
    (二)兰亭雅集中“道”的体现
        1. 诗文中的“玄”。
        2. 道家语境下的“游”。
    (三)兰亭雅集中“儒”的体现
        1. 诗文中的“儒”。
        2. 儒家语境下的“游”。
二、兰亭雅集审美情感的迁移
    (一)感伤主义悲情传统
        1. 悲情的产生。
        2. 悲情的表现。
    (二)兰亭游中的情感悬搁———“骋怀”
        1. 骋怀去累。
        2. 山水化情。
        3. 以理释情。
    (三)骋怀之后的情感回归———“兴怀”
        1. 尘网所羁。
        2. 兴尽悲来。
        3. 立言兴怀。
三、兰亭雅集的山水审美观照
    (一)自然审美经验的变迁
        1. 作为工具的山水自然。
        2. 作为“主位对象”的山水自然。
    (二)兰亭雅集中自然美的集中表达
        1. 游目山水的对待方式。
        2. 模山范水的描写技巧。
    (三)山水作为道的体现
        1. 山水与玄理的关系。
        2. 兰亭诗观景悟理的诗歌结构。
结语



本文编号:3084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84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