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9 18: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社会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锐利的文化事实,它不仅宰制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对象和内容,而且也在重新组织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风尚,甚至影响着人们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本文把现代传媒所建构的历史语境作为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的文化景深,从“社会文化思潮”角度就“现代传媒与文学”范畴提出新问题,聚焦于“现代传媒语境”在整合刷新社会文化情势中“文学转向”的动态复杂性。本文没有对文学所有活动及其现象进行面面具到的关照,而是选取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在“问题”与“深入”层面体现创新性。本文选择了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探讨:在“传媒视域中的文学生态”中,分别从作为消费文学、作为工具文学、作为精神创造的文学以及作为改造的文学等四个方面对进行论述,深度呈现文学各种功能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中,分析了在传媒覆盖下“新意识形态”及其“家族”的产生,分别从文学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暧昧遇合”、文学与商业/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能指狂欢”、文学与精英意识形态的“异趣呈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在“作家姿态的复杂转向”中,不仅从...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课题的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架构和创新目标
第一章 传媒文化及其权力
第一节 走进时代中心的传媒
第二节 传媒权力的生成与扩张
1、传媒权力的生成
2、传媒权力的扩张
第三节 传媒文化景观
1、传媒形式决定传媒文化
2、传媒文化转向
第四节 作为文化整合力量的传媒
1、传媒作为文化整合力量的表现
2、传媒作为文化整合力量的生成分析
第二章 传媒语境中的文学生态
第一节 作为消费的文学
1、消费的社会语境决定文学的消费性取向
2、文学作为消费品的征候
第二节 作为工具的文学
1、文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性的式微
2、文学作为工具性向新意识形态转移
第三节 作为精神创造的文学
1、作为"精神创造"文学的精神迷离
2、作为"精神创造"文学的新向度
第四节 作为改造的文学
1、文学对现代传媒的修辞改造
2、文学对审美观念的世俗化改造
第三章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的意识形态"家族"
1、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
2、20世纪90年代"新意识形态"及其"家族"
第二节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1、文学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暧昧遇合"
2、文学与商业/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能指狂欢"
3、文学与精英意识形态的"异趣呈现"
第四章 作家姿态的复杂转向
第一节 面向新的生存法则
第二节 作家写作的复杂转移
1、大众文化写作转移
2、"触电"写作转移
3、个人化写作转移
4、日常化写作转移
5、其它形式的写作转移
第三节 文学审美伦理的困境
1、文学审美的价值偏离
2、文学审美的对抗
第五章 走向"新民间"
第一节 民间的迁徙
1、历史的民间
2、新民间的意义
第二节 "新民间"的文学叙事
1、文学叙事的民间视角开拓
2、文学叙事的审美策略转换
3、文学叙事的影视修辞征用
第三节 "新民间"的启蒙
1、审美的启蒙
2、人生的启蒙
第六章 文学自由的可能与不可能
第一节 文学的媒介性
1、文学媒介性的发生
2、"媒介化"文学的自由性
3、"媒介化"文学的自由困惑
第二节 文学的策划性
1、文学策划的浮现
2、文学策划的图景
3、文学策划的后果
第三节 文学的经济性
1、文学经济性所建构的文学自由表达的新空间
2、文学经济性所呈现的文学"新附庸性"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文论:危机及其应对[J]. 赖大仁. 学术月刊. 2007(09)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媒介文学事件”[J]. 钟琛. 文艺评论. 2007(01)
[3]米勒视野中的传播媒介和文学[J]. 肖锦龙.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1)
[4]媒介扩张与文学批评——当前中国主流批评症候[J]. 肖鹰.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1)
[5]张承志:鲁迅之后的一位作家[J]. 旷新年. 读书. 2006(11)
[6]当前中国文学的时尚化倾向[J]. 管宁.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5)
[7]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叙事的双向表征[J]. 梁振华. 山东社会科学. 2006(08)
[8]市场化时代文学出版“策划”的传播策略[J]. 陈尚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04)
[9]欲望叙事的溃败:从“个体写作”到“身体写作”[J]. 张光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意识形态的“物化”与其对文学生产实践的影响[J]. 尹小玲.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5)
博士论文
[1]镜中之舞[D]. 郑崇选.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90007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课题的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架构和创新目标
第一章 传媒文化及其权力
第一节 走进时代中心的传媒
第二节 传媒权力的生成与扩张
1、传媒权力的生成
2、传媒权力的扩张
第三节 传媒文化景观
1、传媒形式决定传媒文化
2、传媒文化转向
第四节 作为文化整合力量的传媒
1、传媒作为文化整合力量的表现
2、传媒作为文化整合力量的生成分析
第二章 传媒语境中的文学生态
第一节 作为消费的文学
1、消费的社会语境决定文学的消费性取向
2、文学作为消费品的征候
第二节 作为工具的文学
1、文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性的式微
2、文学作为工具性向新意识形态转移
第三节 作为精神创造的文学
1、作为"精神创造"文学的精神迷离
2、作为"精神创造"文学的新向度
第四节 作为改造的文学
1、文学对现代传媒的修辞改造
2、文学对审美观念的世俗化改造
第三章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的意识形态"家族"
1、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
2、20世纪90年代"新意识形态"及其"家族"
第二节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1、文学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暧昧遇合"
2、文学与商业/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能指狂欢"
3、文学与精英意识形态的"异趣呈现"
第四章 作家姿态的复杂转向
第一节 面向新的生存法则
第二节 作家写作的复杂转移
1、大众文化写作转移
2、"触电"写作转移
3、个人化写作转移
4、日常化写作转移
5、其它形式的写作转移
第三节 文学审美伦理的困境
1、文学审美的价值偏离
2、文学审美的对抗
第五章 走向"新民间"
第一节 民间的迁徙
1、历史的民间
2、新民间的意义
第二节 "新民间"的文学叙事
1、文学叙事的民间视角开拓
2、文学叙事的审美策略转换
3、文学叙事的影视修辞征用
第三节 "新民间"的启蒙
1、审美的启蒙
2、人生的启蒙
第六章 文学自由的可能与不可能
第一节 文学的媒介性
1、文学媒介性的发生
2、"媒介化"文学的自由性
3、"媒介化"文学的自由困惑
第二节 文学的策划性
1、文学策划的浮现
2、文学策划的图景
3、文学策划的后果
第三节 文学的经济性
1、文学经济性所建构的文学自由表达的新空间
2、文学经济性所呈现的文学"新附庸性"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文论:危机及其应对[J]. 赖大仁. 学术月刊. 2007(09)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媒介文学事件”[J]. 钟琛. 文艺评论. 2007(01)
[3]米勒视野中的传播媒介和文学[J]. 肖锦龙.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1)
[4]媒介扩张与文学批评——当前中国主流批评症候[J]. 肖鹰.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1)
[5]张承志:鲁迅之后的一位作家[J]. 旷新年. 读书. 2006(11)
[6]当前中国文学的时尚化倾向[J]. 管宁.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5)
[7]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影像化叙事的双向表征[J]. 梁振华. 山东社会科学. 2006(08)
[8]市场化时代文学出版“策划”的传播策略[J]. 陈尚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04)
[9]欲望叙事的溃败:从“个体写作”到“身体写作”[J]. 张光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意识形态的“物化”与其对文学生产实践的影响[J]. 尹小玲.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5)
博士论文
[1]镜中之舞[D]. 郑崇选.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90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9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