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宋人李杨爱情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11:47
  李杨故事发自盛唐、经由宋、延至元明,成于清,一路走来,亦喜亦悲,唱响了文学史上一支经久不衰的爱情曲。谢柏梁先生在《从〈长恨歌〉到〈长生殿〉》中赞誉它为“古往今来中国人中有史可据、最为著名的第一爱情范式”。而宋承唐而来,后启元明清之先,它和李杨故事的结合究竟有着怎样的结局?李杨形象在宋时代有着怎样的沦变?宋时代又赋予了李杨故事文学怎样的面貌?通过阅读此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滔滔的文学长河之中,李杨故事这朵浪花在宋时代的独特环境的育孕下,也同样是奇异而芳香的。本文力图从四个方面分析李杨故事和宋代的关系。文章正文的第一部分,先从宋前、后李杨故事的传播和接受来理清楚整个李杨故事文学的大致发展脉络。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尽可能详细介绍了宋代李杨故事文学作品的概貌、宋代李杨故事作品的新变。李杨故事在宋代发生的变化有:一、由情入理——功能上重在警世;二、由雅到俗——语言上渐趋大众化;三、由快放慢——叙事上增加多因素。在叙述“新变”过程中,也尽量探讨了发生新变的深层次原因。整篇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将李杨形象在宋代的变化摘录出来,做独立探讨。玄宗和贵妃的生死结局少有引起宋人的同情,而是遭遇了宋文人空前...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前人研究综述及选题缘由
2 宋之前、后李杨爱情的传播和接受
    2.1 宋前李杨爱情传播的确立和兴盛
    2.2 宋后李杨爱情传播的高峰和衰落
3 宋代李杨爱情的传播和接受
    3.1 宋代李杨爱情传播的概貌
    3.2 宋代李杨爱情传播的新变
4 宋代李杨爱情传播中李杨形象的新变
    4.1 玄宗形象空前低落
    4.2 贵妃遭遇蓄意诋毁
    4.3 李杨形象沦变的原因
5 宋代李杨爱情传播与宋代传奇小说的世俗化
    5.1 宋代李杨爱情传播世俗化的表现
    5.2 宋代李杨爱情传播世俗化的原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恨歌》中杨贵妃形象新解[J]. 卜永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2)
[2]唐明皇、杨贵妃情事溯源[J]. 萧文.  文学遗产. 2007(02)
[3]从《简爱》中的爱情与婚姻看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J]. 杜荣芳.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10)
[4]关于梅妃与《梅妃传》[J]. 程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3)
[5]古典戏曲中杨贵妃形象的演变[J]. 刘红艳.  戏曲艺术. 2006(01)
[6]“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谈马嵬之变中的杨贵妃与后人的题咏[J]. 吴在庆.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7]对杨贵妃形象的再理解[J]. 夏凌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0(01)
[8]论唐诗对李杨爱情及杨贵妃形象的评价[J]. 吴晶.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5)
[9]鲁迅对唐宋传奇的研究[J]. 唐骥.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4)
[10]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J]. 郭杰.  中国文学研究. 1995(02)



本文编号:3090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90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