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游心:古典文学意境的审美构造

发布时间:2021-04-21 14:20
  "游心于物之初"中的心超越感官,超脱世俗,无碍无挂,却又容天地万象之物,将心灵安顿于"物之初"的虚无之中。它驱动着中国文论、画论、诗论中的意象群建构模式,从坐标系过渡至广阔、丰富、完善的网络。在此基础上,意境创造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实现精神自由的家园。游心对意境创造的驱动作用,还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乡本土以及神韵风格的影响。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上). 2020,(1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游心万象与意象群
二.文学意境的美学演进
三.审美意境的艺术构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甫诗歌创作与成都地域文化的影响[J]. 冯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5)
[2]“文质”与“南北”: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探析[J]. 吴键.  文艺理论研究. 2015(06)
[3]谈意境理论的审美内涵与庄子“游心”思想的关系[J]. 王小红,马瑞秀.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03)
[4]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研究导言[J]. 戴伟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5]试析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J]. 李晓峰.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6]中国古代诗人的意象群及其构建模式[J]. 田向阳.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02)
[7]楚辞齐鲁方音证诂[J]. 张崇琛.  兰州大学学报. 1990(01)

硕士论文
[1]刘熙载意境创造理论研究[D]. 孟宇.辽宁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51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51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