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蒲州—太原”沿线区域文学简论
发布时间:2021-04-23 18:55
山西特殊的地域特点及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山西绚烂多彩的文学造就了土壤。“蒲州—太原”道是唐代关中通往北蕃及河北诸镇的重要交通要道,一方面位于这条交通要道两端的蒲州和太原是北方的两个雄藩巨镇——河中府和河东府的治所,游历路过的文人和幕府文人的创作构成了这一区域动态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在这条交通要道沿线分布着诸多文学世家,他们的创作则静态地体现了山西的本土文化。本论文以“蒲州—太原”道为研究区域,重点放在蒲州和太原这两个文化中心,通过多角度来考察这一交通要道沿线的文人活动及其文学创作情况,以再现唐代山西文学的风貌,并进一步探讨山西文学在整个唐代文学领域的贡献和地位。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的战略地位和文化概述
第一节 特殊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和经济优势
1、龙兴之地
2、北方门户
3、物产丰饶
第二节 风俗之简与人物之美
1、民风质朴
2、人才辈出
第二章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地域风貌和文人创作
第一节 险峻的山河和文人咏叹
第二节 人文景观和文学创作
第三节 发达的交通和文学创作
第三章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文学世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创作
第一节 蒲绛文学世家及创作
第二节 太原文学世家及创作
第三节 经世治学的北方文化传统和唐代古文运动
第四章 唐代河中、太原幕府文人创作
第一节 幕府文人诗文唱和
第二节 幕府文人个人咏叹
第三节 游历幕府的文人的创作
总论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文人对唐代文化的贡献
参考书目
后记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富吴体”与北都晋阳[J]. 康玉庆,靳生禾.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02)
[2]读王维诗札记二则[J]. 马斗全. 文献. 1998(02)
[3]东晋南朝侨姓高门之仕宦——陈郡谢氏个案研究[J]. 叶妙娜.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3)
本文编号:3155859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的战略地位和文化概述
第一节 特殊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和经济优势
1、龙兴之地
2、北方门户
3、物产丰饶
第二节 风俗之简与人物之美
1、民风质朴
2、人才辈出
第二章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地域风貌和文人创作
第一节 险峻的山河和文人咏叹
第二节 人文景观和文学创作
第三节 发达的交通和文学创作
第三章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文学世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学创作
第一节 蒲绛文学世家及创作
第二节 太原文学世家及创作
第三节 经世治学的北方文化传统和唐代古文运动
第四章 唐代河中、太原幕府文人创作
第一节 幕府文人诗文唱和
第二节 幕府文人个人咏叹
第三节 游历幕府的文人的创作
总论 唐代“蒲州—太原”道沿线区域文人对唐代文化的贡献
参考书目
后记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富吴体”与北都晋阳[J]. 康玉庆,靳生禾.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02)
[2]读王维诗札记二则[J]. 马斗全. 文献. 1998(02)
[3]东晋南朝侨姓高门之仕宦——陈郡谢氏个案研究[J]. 叶妙娜.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3)
本文编号:3155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5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