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大众文化:大都会的现代性想像与追寻
发布时间:2021-05-08 03:56
1930年代的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位居世界第五大城市。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上海以其繁华时尚、充满现代活力而闪耀着现代性的光辉,吸引着后人去建构对它的现代性想像。旧上海的现代性既外源于西方,又脱胎自传统中国,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域色彩和语言特点,表现出一种大都会的现代性。在接受了西方的现代性思想的启蒙后,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进行了艰苦的现代性探寻,虽影响深远,却都以失败而告终。1930年代的上海以其繁华时尚的外表、中西交融的性格特征体现出物质和精神的现代性。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下,产生了最早的以《申报》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申报》正是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成长为现代传媒的,既迥异于古代邸报,又不同于教会报纸,并在与其它商业性报纸的竞争中胜出一筹。同时,它又在现代性的嬗变中承载、传播着现代性,建构着现代性。西方学者认为,现代性的三种建构分别为:经济和政体建构,知识和文化建构,日常生活建构。而现代性的追求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解放政治”,以建立新型国家为目标;一种为“生活政治”,靠改变日常生活模式为宗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一定程度上由早...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学术史
序言: 由“老上海风情”引发的大众传媒与现代性的思考
第一章 上海1930年代:《申报》为代表的早期大众文化的崛起
第一节 1930年代《申报》:现代大众传媒的初萌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形成: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
第三节 1930年代上海:大众文化的形成机制
第二章 1930年代的上海:大都会的现代性
第一节 西方的启迪:现代性的启蒙
第二节 旧中国:现代性的痛苦追寻
第三节 1930年代的上海:大都会的现代性
第三章 早期大众媒介: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像
第四章 1930年代大众文化:对现代性的追求
第一节 《申报》:对都市文化的构建和追求
一、市民文化的兴盛
二、“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二节 《申报》:对现代社会的展现和向往
一、消费社会的向往与呈现
二、民主体制的建构与追求
第三节 图像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权利的现代性书写
一、消费文化中折射的女性权力
二、摩登健康、时尚自信的现代美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本文编号:3174625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学术史
序言: 由“老上海风情”引发的大众传媒与现代性的思考
第一章 上海1930年代:《申报》为代表的早期大众文化的崛起
第一节 1930年代《申报》:现代大众传媒的初萌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形成: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
第三节 1930年代上海:大众文化的形成机制
第二章 1930年代的上海:大都会的现代性
第一节 西方的启迪:现代性的启蒙
第二节 旧中国:现代性的痛苦追寻
第三节 1930年代的上海:大都会的现代性
第三章 早期大众媒介: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像
第四章 1930年代大众文化:对现代性的追求
第一节 《申报》:对都市文化的构建和追求
一、市民文化的兴盛
二、“公共领域”的形成
第二节 《申报》:对现代社会的展现和向往
一、消费社会的向往与呈现
二、民主体制的建构与追求
第三节 图像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权利的现代性书写
一、消费文化中折射的女性权力
二、摩登健康、时尚自信的现代美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本文编号:3174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7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