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西方人来华游记里的成都形象
发布时间:2021-05-17 12:26
清末民初西方人来华游记里的成都形象在与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的比较中被建构,折射了西方人对本国现实的忧虑与不满,填充了他们对东方香格里拉的欲望。他们用西方工业文明和基督教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成都,既进步、开明又落后、保守的成都形象悖论是交织着真实与想象的镜像,是西方想象地图上的城市符号和表征帝国权力的场域。
【文章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比较视野下的成都形象
二、成都形象的悖论
三、作为符号镜像的成都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异托邦:二十世纪西方的文化他者[J]. 周宁. 书屋. 2004(02)
[2]蜀文化:一脉相承的四川文化传统[J]. 陈世松. 中华文化论坛. 1999(03)
硕士论文
[1]西方人眼中的广州市井形象(1840年至1910年)[D]. 汤晓志.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1763
【文章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比较视野下的成都形象
二、成都形象的悖论
三、作为符号镜像的成都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异托邦:二十世纪西方的文化他者[J]. 周宁. 书屋. 2004(02)
[2]蜀文化:一脉相承的四川文化传统[J]. 陈世松. 中华文化论坛. 1999(03)
硕士论文
[1]西方人眼中的广州市井形象(1840年至1910年)[D]. 汤晓志.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1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9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