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乱起前后诗人研究三题
发布时间:2021-06-06 21:00
至天宝十载,安禄山反迹已露。在学养、政治阅历、忧患意识等方面,李白也具备相应的个人素质。因此在天宝十一载末亲历幽州之后,李白极有可能已预见到安禄山将会反叛。杜甫的忧国之情则在乱发前夕升华为极富理性光辉的准确预见。“自愿”说和“胁迫”说扭曲了李白入幕的历史背景——玄宗父子对统治权的争夺,因而无法深得太白之心。入幕前后,济代之志和独善之意在李白心中激烈斗争。李白在幕中诗作里独尊玄宗、屡言报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强调李 所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与李白在政治上的失败相比,高适则成功地从玄宗阵营转入了肃宗阵营,从一介幕僚成为了一位幕主。 两《唐书·王维传》和《韦斌碑》实可互补、互正、并不矛盾,它们一起道出了王维陷贼的实情。安禄山“素知其才”针对的是王维的音乐才能。“秽溺不离者十月”中的“十月”当为“十日”之误。王维先被宥罪又被授官,两者当非一事。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预见——以李白、杜甫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安禄山的反迹
第三节 济代之志的冒险实践与忧国之情的理性升华
第二章 入幕——以高适、李白为中心
第一节 安史乱起前高适的选择
第二节 非常时期唐皇室的权力交接
第三节 李白从平议
第三章 陷贼——以王维为中心
第一节 王维是如何陷贼的
第二节 王维在贼中的遭遇
第三节 肃宗对王维的处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玄肃两朝翰林学士考论[J]. 傅璇琮. 文学遗产. 2000(04)
[2]李白和高适[J]. 笕文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6(02)
[3]李白从璘辨析[J]. 万光治. 社会科学研究. 1981(02)
本文编号:3215132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预见——以李白、杜甫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安禄山的反迹
第三节 济代之志的冒险实践与忧国之情的理性升华
第二章 入幕——以高适、李白为中心
第一节 安史乱起前高适的选择
第二节 非常时期唐皇室的权力交接
第三节 李白从平议
第三章 陷贼——以王维为中心
第一节 王维是如何陷贼的
第二节 王维在贼中的遭遇
第三节 肃宗对王维的处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玄肃两朝翰林学士考论[J]. 傅璇琮. 文学遗产. 2000(04)
[2]李白和高适[J]. 笕文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6(02)
[3]李白从璘辨析[J]. 万光治. 社会科学研究. 1981(02)
本文编号:3215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1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