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艺复兴》杂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02:30
  大众传媒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中颇为热门的一个领域。报纸、杂志、出版机构在近现代的大量涌现,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创作、出版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平台。可以说以杂志和报刊副刊为中介的传媒空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它们的巨大魅力在于将文坛才子们从大学和个人书斋中吸引出来,投身到文学生产当中。如果以保守的数字计算,1930年代、1940年代的中国文学杂志和报纸副刊,仅教授、作家亲自参与筹划和策划的,就占据了半壁江山。1940年代后期,中国文学存在着多样的价值形态和多种文学主张。一方面,抗战胜利,社会各界包括文学界都百废待兴;另一方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的话语体系即将形成。于是在1940年代后半期短短的几年中,作家思想和创作上的调整以及不同刊物呈现出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文艺复兴》杂志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作为1940年代后期全国最大的文艺刊物,创办人郑振铎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明确指出,要“在四年‘窒塞’的敌伪统治之后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完成五·四未完成的任务”。那么,这本杂志有没有实现它伟大的文艺复兴理想,究竟在它短暂的两年生命...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1940年代抗战胜利后的文艺语境
    第一节 左翼文学界的“选择”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声张和艰难监守
第二章 《文艺复兴》杂志
    第一节 编辑群体
    第二节 辉煌时期的部分抗鼎之作
    第三节 《文艺复兴》的坎坷之路
第三章 与《文艺复兴》同期的其他杂志
    第一节 《文学杂志》和《文艺春秋》
    第二节 其他报纸副刊
参考书目
附录 《文艺复兴》杂志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0年代后期文学的历史定位问题[J]. 邵宁宁.  文艺争鸣. 2007(03)
[2]《伤逝》与《寒夜》中婚恋悲剧的深层追问[J]. 夏伟翔,傅宗洪.  宜宾学院学报. 2006(09)
[3]论20世纪40年代小说理论的“典型化”[J]. 李丽.  殷都学刊. 2006(01)
[4]40年代新文学大众化讨论中反启蒙叙事的双重话语[J]. 王烨.  江汉论坛. 2006(02)
[5]艰难时世的“文艺复兴”梦想——关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创刊、停刊和复刊问题[J]. 邵宁宁.  新文学史料. 2005(02)
[6]父亲靳以[J]. 章洁思.  新文学史料. 2005(01)
[7]“新社会”之梦——郑振铎:从《新社会》到《民主》[J]. 傅国涌.  书屋. 2002(10)
[8]40年代:文学开放性体系的形成——兼及林语堂小说的文化视角[J]. 黄万华.  理论学刊. 2002(02)
[9]李健吾与郑振铎[J]. 韩石山.  晋阳学刊. 1995(01)



本文编号:3246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46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