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左传、国语看春秋卜筮之道与易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7-04 12:36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春秋时期的卜筮之道对易学的影响,进而勾勒春秋时期易学发展的历程。文章首先追述了卜筮文化的起源,展示了春秋以前卜史不分、史而兼筮的文化形态,并由此探寻易学思想的初蒙状况。《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易学发展史上的奠基阶段,卜筮之道开启了易学史上“象数”与“义理”两大流派,是易学的总源。讲究“变卦”的占筮体例,既是《周易》“九、六”互变,“阴阳转易”的筮法内容;又是“《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崇尚“变易”思想的集中反映。《周易》“变卦”所蕴含的丰富思想,随着《周易》的哲理化进程日益凸现出来。“象”是《周易》的基本概念,“易象说”是《周易》象征思维的集中表现。这一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归具体的归纳、演绎相结合的高度抽象思维,为占筮向着高层次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易传》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春秋时期理性精神的觉醒,当时的卜筮之官,已经把“德”作为探测天道的首要因素,开启了后世义理学派的先河。孔子“不占而已”、“观其德义耳”的易学观点,将易学研究导入了哲学视野之中,开创了儒门解易的传统。《易传...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本文的主旨及研究方法
第2章 卜史同源的传统
    2.1 卜筮的起源探说
    2.2 巫史不分——史的"历史"
第3章 从《左传》《国语》看春秋卜筮与象数易学
    3.1 春秋卜筮与变卦
    3.2 春秋卜筮与易象说
第4章 从《左传》《国语》看春秋卜筮与义理易学
    4.1 春秋卜筮与义理说的滥觞——以"德"论《易》
    4.2 以德代占——《周易》的哲理化进程
第5章 从《左传》《国语》看春秋卜筮与易学思维
    5.1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品格
    5.2 "史以天占人"——卜筮文化与"天道"探索
    5.3 阴阳五行思想与占筮的初步结合
第6章 卜筮地位的变迁对易学传播的影响
    6.1 春秋时期"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与学术下到民间
    6.2 春秋时期卜与史地位的变迁与分化
    6.3 术士与隐士——易学传播的新动向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周易》爻题的形成时间及相关诸问题[J]. 曹福敬.  周易研究. 2006(02)
[2]《左传》、《国语》易例于《周易》之文本意义[J]. 许蔚.  周易研究. 2006(01)
[3]帛书《要》篇考释[J]. 郭沂.  周易研究. 2004(04)
[4]春秋战国时期史官职责与史学传统[J]. 林晓平.  史学理论研究. 2003(01)
[5]以象解筮的探索——论尚秉和先生对《左传》《国语》筮例的阐解[J]. 黄黎星.  周易研究. 2002(05)
[6]春秋《易》文本[J]. 吴前衡.  周易研究. 1997(01)
[7]老子与春秋史官的哲学思想[J]. 孙以楷.  学术界. 1995(05)
[8]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J]. 郑万耕.  周易研究. 1994(04)



本文编号:3264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64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