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学转向”: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发动”
发布时间:2021-07-13 10:17
近年来,史料工作日益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重视,"史料学转向"的呼声甚高。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学术"新发动","史料学转向"的内涵所指和方法路径主要有三:其一,转向史料(学)研究,开始具有自觉的史料意识并在借鉴中西史料学技艺基础上转向史料及史料学的研究;其二,转向新史料研究,除了一般意义上新史料的发掘之外,主要是史料边界的拓展和方法的拓新;其三,转向实证性研究,即整个现当代文学研究倾向和治学风气开始向实证传统回归。"史料学转向"有助于夯实学科基础,拓宽研究版图,反拨空疏学风,标志着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调整和格局重构。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史料学转向”:现象及概念
二、转向史料(学)研究
三、转向新史料研究
四、转向实证性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持人语[J]. 程光炜. 文艺争鸣. 2020(02)
[2]新世纪文学批评:从史料学转向谈起[J]. 吴俊. 小说评论. 2019(04)
[3]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状况考察——基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J]. 吴秀明,史婷婷. 当代作家评论. 2018(06)
[4]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乾嘉学派”——以洪子诚、程光炜、吴俊等的研究为例[J]. 孟繁华. 文艺争鸣. 2018(02)
[5]重审当代文学中的“制度”与“人”——洪子诚教授访谈录[J]. 洪子诚,李浴洋,李静.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02)
[6]“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J]. 郜元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2)
[7]现代文学文本精读重在以“献”定“文”[J]. 商金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8]区分的辩证法——《暴风骤雨》人物本事研究[J]. 张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9]“古典化”与“平常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断想[J].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01)
[10]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J]. 谢冕,王利芬,孟繁华,陈顺馨,尹昌龙,尹国均,史成芳. 上海文学. 1995(02)
本文编号:3281878
【文章来源】:江汉论坛.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史料学转向”:现象及概念
二、转向史料(学)研究
三、转向新史料研究
四、转向实证性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持人语[J]. 程光炜. 文艺争鸣. 2020(02)
[2]新世纪文学批评:从史料学转向谈起[J]. 吴俊. 小说评论. 2019(04)
[3]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状况考察——基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J]. 吴秀明,史婷婷. 当代作家评论. 2018(06)
[4]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乾嘉学派”——以洪子诚、程光炜、吴俊等的研究为例[J]. 孟繁华. 文艺争鸣. 2018(02)
[5]重审当代文学中的“制度”与“人”——洪子诚教授访谈录[J]. 洪子诚,李浴洋,李静.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7(02)
[6]“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J]. 郜元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2)
[7]现代文学文本精读重在以“献”定“文”[J]. 商金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8]区分的辩证法——《暴风骤雨》人物本事研究[J]. 张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9]“古典化”与“平常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断想[J].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01)
[10]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J]. 谢冕,王利芬,孟繁华,陈顺馨,尹昌龙,尹国均,史成芳. 上海文学. 1995(02)
本文编号:3281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81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