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态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18:33
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大自然的无情破坏与肆意索求,许多珍贵的自然礼物,就在人们的破坏下销声匿迹。台湾自20世纪70年代起经济起飞,在“开发”的旗号下破坏了大量生态环境,民众也逐渐意识到以科技文明“征服自然”未必就是人类之福,尤其是科技发展引发了一连串的环境危机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并试着寻求解决之道。台湾一群热爱生态环境的学者、作家自发奔走疾呼,发表各种论文与作品,唤醒民众对美好自然的恻隐之心,引发他们注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这场几乎是台湾岛内全民性的环境保护运动之中充当了重要的“启蒙者”角色。本论文借助深层生态学理论,主要探讨了台湾生态文学的形成背景、演化过程、书写类型,并着重以刘克襄等四位台湾生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为例,分析台湾生态文学的书写特征。同时本论文还简述了台湾生态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中西文化的关联性,特别尝试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生态因素对台湾生态文学的影响力。笔者深切地希望通过本论文对台湾“生态文学”的探讨和研究,不仅能使读者深化对台湾这一文学类型的认识,更能够形成一个有别于消费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实践一...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目的
二、论文架构
第一章 台湾“生态文学”的界定和生态理论的介绍
第一节 台湾“生态文学”的界定
一、自然因素
二、感性抒发与知性揉合
三、人文关怀
第二节 生态理论的演进
一、深层生态学的缘起
二、深层生态学的最高准则`
三、重要作家、思想家及其著作
四、深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台湾生态文学的兴起的背景与传统渊源
第一节 台湾生态文学的兴起背景
一、生态环境的崩溃
二、台湾本土意识的高涨
三、西方生态文学书写典范作品的引入
第二节 台湾生态文学兴起的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二、简朴生活与传统哲学思想
三、台湾现代生态文学书写中“纵的继承”
第三章 台湾生态文学发展的历史扫描
第一节 从萌芽到壮大
第二节 写作类型
一、“积极入世”的生态文学:以积极的反抗介入都市
二、“消极避世”的简朴生活文学:疏离都市、回归自然
第四章 台湾生态文学代表性作家(上)
第一节 不断走向冷静和知性的刘克襄
一、勇于创新的性格,不断反省的理念——刘克襄的生态书写历程简述
二、诗的美感与自然语言的冲撞——以《小绿山》系列为探讨轴心
三、在都市中观察自然——刘克襄的环境伦理观
第二节 背负旅愁的洪素丽
一、时时回首原乡——洪素丽的书写历程简述
二、冷静的守望者——以《守望的鱼》为探讨轴心
三、守望大自然——洪素丽的环境伦理观
第五章 台湾生态文学代表性作家(下)
第一节 以荒野之美唤醒民众的徐仁修
一、从冒险英雄到荒野守护者——徐仁修的写作历程简述
二、特定区域的四季观察——以《思源垭口岁时记》为探讨轴心
三、让荒野教育下一代——徐仁修的生态理念
第二节 建构都市生态环境的王家祥
一、将理念融入实践——王家祥的写作历程简述
二、沉思的心灵——以《自然祷告者》为探讨轴心
三、文明荒野——王家祥的土地伦理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的发展对比及未来展望[J]. 汤原力. 中国民族博览. 2017(10)
[2]林清玄自然写作中生态审美蕴涵探析[J]. 陈鸿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硕士论文
[1]岛屿的突围[D]. 魏雪慧.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论林清玄散文的生态意蕴[D]. 李艳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91213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目的
二、论文架构
第一章 台湾“生态文学”的界定和生态理论的介绍
第一节 台湾“生态文学”的界定
一、自然因素
二、感性抒发与知性揉合
三、人文关怀
第二节 生态理论的演进
一、深层生态学的缘起
二、深层生态学的最高准则`
三、重要作家、思想家及其著作
四、深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台湾生态文学的兴起的背景与传统渊源
第一节 台湾生态文学的兴起背景
一、生态环境的崩溃
二、台湾本土意识的高涨
三、西方生态文学书写典范作品的引入
第二节 台湾生态文学兴起的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二、简朴生活与传统哲学思想
三、台湾现代生态文学书写中“纵的继承”
第三章 台湾生态文学发展的历史扫描
第一节 从萌芽到壮大
第二节 写作类型
一、“积极入世”的生态文学:以积极的反抗介入都市
二、“消极避世”的简朴生活文学:疏离都市、回归自然
第四章 台湾生态文学代表性作家(上)
第一节 不断走向冷静和知性的刘克襄
一、勇于创新的性格,不断反省的理念——刘克襄的生态书写历程简述
二、诗的美感与自然语言的冲撞——以《小绿山》系列为探讨轴心
三、在都市中观察自然——刘克襄的环境伦理观
第二节 背负旅愁的洪素丽
一、时时回首原乡——洪素丽的书写历程简述
二、冷静的守望者——以《守望的鱼》为探讨轴心
三、守望大自然——洪素丽的环境伦理观
第五章 台湾生态文学代表性作家(下)
第一节 以荒野之美唤醒民众的徐仁修
一、从冒险英雄到荒野守护者——徐仁修的写作历程简述
二、特定区域的四季观察——以《思源垭口岁时记》为探讨轴心
三、让荒野教育下一代——徐仁修的生态理念
第二节 建构都市生态环境的王家祥
一、将理念融入实践——王家祥的写作历程简述
二、沉思的心灵——以《自然祷告者》为探讨轴心
三、文明荒野——王家祥的土地伦理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的发展对比及未来展望[J]. 汤原力. 中国民族博览. 2017(10)
[2]林清玄自然写作中生态审美蕴涵探析[J]. 陈鸿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硕士论文
[1]岛屿的突围[D]. 魏雪慧.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论林清玄散文的生态意蕴[D]. 李艳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91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9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