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语境中的杨贵妃故事叙述比较——兼论日本对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1-07-26 12:45
杨贵妃故事是中日两国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都以《长恨歌》《长恨歌传》为源头。虽然故事题材大致相同,但两者的创作方式、叙述模式、人物塑造、主题寓意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学创作不断超越《长恨歌》《长恨歌传》的叙事文本,叙述模式繁复,重视杨贵妃"生前事"的拓展;日本文学创作则始终以《长恨歌》《长恨歌传》的文本接受为基础,叙述模式单一,重视杨贵妃"死后情"的强化。中国文学整体上侧重于贬妃讳帝,重在宣扬女祸乱政;日本文学则侧重于扬妃刺帝,重在渲染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此同时,中日文学中杨贵妃也有塑造成"救国"形象的个案,但中国以"情贞"正面形象突出杨贵妃忠君贞夫,日本以"情淫"反面形象反衬杨贵妃是淫乱唐朝、救护日本的护国神化身。中日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差异在于两者的文学生成、文学本质和文学功用相异。日本杨贵妃故事创作实质上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有着淡化中国文化内涵、简化中国文学叙事、重构日本文化观念和文学审美的民族特征。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5(0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叙述模式的“繁”与“简”
二、人物塑造的“贬”与“褒”
三、文学生态的“同”与“异”
四、余论:日本对中国文学接受的民族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爱与政治: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嬗变及其文化成因[J]. 曾礼军.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1)
[2]宗教真实与文学想象——《太平广记》仙传小说的叙事特征[J]. 曾礼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日本杨贵妃传说的流变及思想史考察[J]. 吴伟明. 学术月刊. 2011(07)
[4]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J]. 王向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专写钗盒情缘”——《长生殿》怎样写“情”[J]. 赵山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多元文化与日本文学[J]. 中西进,刘雨珍. 东北亚论坛. 2003(02)
本文编号:3303589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5(0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叙述模式的“繁”与“简”
二、人物塑造的“贬”与“褒”
三、文学生态的“同”与“异”
四、余论:日本对中国文学接受的民族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爱与政治: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嬗变及其文化成因[J]. 曾礼军. 明清小说研究. 2017(01)
[2]宗教真实与文学想象——《太平广记》仙传小说的叙事特征[J]. 曾礼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日本杨贵妃传说的流变及思想史考察[J]. 吴伟明. 学术月刊. 2011(07)
[4]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J]. 王向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专写钗盒情缘”——《长生殿》怎样写“情”[J]. 赵山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多元文化与日本文学[J]. 中西进,刘雨珍. 东北亚论坛. 2003(02)
本文编号:3303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0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