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胡风文论的诗性表现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21-07-28 22:05
  综合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论进行研究,但是往往都是从胡风所接受的西方文论等外在因素来解释胡风文论的成因。胡风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因此他的理论也带有鲜明的诗性特征。从“主观战斗精神”的情感性、胡风文论的诗性语言和其诗性评介对象三个方面来看,胡风的文论也表现出很多诗性的因素。与同时代的文论家茅盾、郭沫若相比,胡风文论重主观、重从实际出发。胡风的理论并不是无源之水,从时代来看,他的理论产生于“主观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盛行的年代;从个人内在原因来看,他的诗人身份与他的理论形成也有相当重要的联系;从理论接受来讲,马克思主义文论、厨川白村与托尔斯泰对胡风个性文论的产生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胡风文论总体概况
    1.1 理论文本概述
    1.2 几个著名命题
第二章 胡风文论的诗性表现
    2.1 内在特质:情感性
    2.2 表达方式:诗性语言
    2.3 评介对象:诗性文本
    2.4 胡风文论与茅盾、郭沫若文论的比较
第三章 胡风文论诗性表现的成因
    3.1 时代原因:特殊的论争环境
    3.2 个人内在成因:丰富的文学体验和诗性人生观
    3.3 理论成因:多元的理论来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诗性的存在论智慧[J]. 王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2]论诗性的本体论意义[J]. 王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3]论郭沫若文艺批评[J]. 魏红珊.  郭沫若学刊. 2005(02)
[4]茅盾和胡风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比较浅析[J]. 王再兴.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05)
[5]胡风文艺思想研究述评[J]. 张大伟.  甘肃社会科学. 2003(06)
[6]茅盾胡风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异同论[J]. 陈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7]胡风文艺思想的基本特色[J]. 李丕显.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8]对茅盾、胡风文艺观差异的历时考察——兼及七月派、社会剖析派小说创作[J]. 武新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9]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下)[J]. 林贤治.  鲁迅研究月刊. 1998(05)
[10]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上)[J]. 林贤治.  鲁迅研究月刊. 1998(04)



本文编号:3308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08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