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1-07-30 11:16
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在人的发现的时代气氛中,作为人类个体生命初始阶段的儿童,其生命形式、内在精神、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获得了肯定和尊崇,“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得以建构成型,对儿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的独特价值的体认丰富了人的发现的理性视野。当儿童以独立精神个体的身份为成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他也以各种形式介入成人的生活、思维和文化领域,对文学的影响也便毋庸置疑。儿童的发现不仅催生了面向儿童的儿童文学创作这一独特的文学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念气质、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等诸多层面都留下了显著的影响。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崭新的叙述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获得了长足发展。从二十世纪初鲁迅《怀旧》的初露锋芒到四十年代以萧红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对儿童视角的钟爱和倾心试验,儿童视角小说构成了现代文学史的一道亮丽风景。它以儿童作为叙述者,以单纯稚嫩活泼清新的叙述口吻和剥离了是非价值评判的客观叙述态度,呈现儿童的感觉、印象和直觉,展示儿童视野里的成人社会,而儿童叙述者承担的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人物叙事的功能,也使儿童视角作为一种限制性视角直接参与了对传统的全知视角的叙事革命...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儿童观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学呈现
第一节 古代:成人附庸的儿童存在模式
第二节 晚清:“成人生活的预备”儿童观的成型
第三节 五四:“以儿童为本位”现代儿童观的生成
第二章 儿童视角:现代文学表现力的延展
第一节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第二节 儿童感觉的“碎片”呈现
第三节 成人世界的审美观照
第四节 零散的文本空间
第三章 儿童形象:现代文学形象的多元化
第一节 无父型儿童形象
第二节 失父型儿童形象
第三节 恋父型儿童形象
第四节 弑父型寻父型儿童形象
第四章 儿童文学文体与精神:现代文学形式与内蕴的充实
第一节 文体形式的借鉴
第二节 精神内核的承传
第五章 儿童观念:现代哲思的烛照
第一节 冰心:爱的哲学
第二节 湖畔诗社:少年的歌吟
第三节 丰子恺:儿童崇拜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311301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儿童观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学呈现
第一节 古代:成人附庸的儿童存在模式
第二节 晚清:“成人生活的预备”儿童观的成型
第三节 五四:“以儿童为本位”现代儿童观的生成
第二章 儿童视角:现代文学表现力的延展
第一节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第二节 儿童感觉的“碎片”呈现
第三节 成人世界的审美观照
第四节 零散的文本空间
第三章 儿童形象:现代文学形象的多元化
第一节 无父型儿童形象
第二节 失父型儿童形象
第三节 恋父型儿童形象
第四节 弑父型寻父型儿童形象
第四章 儿童文学文体与精神:现代文学形式与内蕴的充实
第一节 文体形式的借鉴
第二节 精神内核的承传
第五章 儿童观念:现代哲思的烛照
第一节 冰心:爱的哲学
第二节 湖畔诗社:少年的歌吟
第三节 丰子恺:儿童崇拜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311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1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