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乐生境界 ——京派文学的审美现代性建构

发布时间:2021-09-06 00:54
  由“中和”之美到“对立”、“崇高”(周来祥语)之美,乃是中国美学由传统到现代转变的一个标志。“五四”新文学的主流是将西方现代文明融入新文学的创作中,以唤醒民众,完成启蒙的要义,卡林内斯库的称为“启蒙现代性”。但我们也发现在主流之下的潜流——另一种审美追求,以艺术的自觉为主题,实践着现代性美学的批判和反思的功能,被卡林内斯库称为“审美现代性”。京派作家在“五四”退潮后,开始重新思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重新定位文学在艺术领域的地位。有异于西方的颓废、媚俗、先锋等审美特质,京派文学是以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之美为依归,以“乐生”境界为终极追求的方式,实现着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建构。现代性所主张的人的自由意识和生命意识,在京派作家的笔下都统一在现世人生的审美追求——“乐生”境界之中。在京派文学世界中,在“平淡素净的美”(宗白华语)之中,无论是寄予纯美理想的湘西,还是果园、竹林、梦之谷,都在作家的静观默察中,建构着一种新的人生意义——以天地为心,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的乐生境界。京派在一个传统美学的世界中发掘到的自由意识、生命意识、人生的境界,并将其作为建构现代性的文化审美质料,由此,京派文学实...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京派文学的“中和”之境界
    一、“哀而不伤”的生命挽歌
    二、“乐而不淫”的情感宇宙
    三、“中和从容”的人生境界
第二章 京派文学的“自然”之情怀
    一、“采菊东篱”的牧歌情趣
    二、“得鱼忘筌”的审美抒怀
    三、“自由意识”的现代建构
第三章 京派文学的“空灵”之意境
    一、“静观默照”的思维理念
    二、“玄远飘逸”的艺术品格
    三、“生命意识”的现代建构
第四章 京派文学审美现代性的意义诉求
    一、由“生生”到“人生”
    二、“内向性”与“自主性”
    三、心灵秩序的和谐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从文与三种类型的现代主义流派[J]. 金介甫,黄启贵,刘君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2]禅宗“顿悟”说与中国古代美学嬗变[J]. 杜道明.  文艺研究. 2005(09)
[3]礼失而求诸野——论“京派”文学创作的人性寻租[J]. 周泉根.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5(04)
[4]禅趣盎然的诗意探寻——从废名的四首小诗谈起[J]. 罗振亚.  名作欣赏. 2005(07)
[5]近十年京派小说研究述评[J]. 董俊.  学海. 2001(02)
[6]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J]. 周宪.  哲学研究. 2000(11)
[7]京派的生存选择与文化的时空置换——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文化形态研究之一[J]. 杨洪承.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4)
[8]自然之美与人格培养[J].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06)
[9]90年代沈从文研究综述[J]. 邓琼.  南开学报. 1998(05)
[10]“天人合一”的美学意义[J]. 陈望衡.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



本文编号:3386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86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