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美学立义
本文关键词:为艺术美学立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 艺术美学 艺术门类 艺术语言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一艺术美学,作为艺术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应该重新得到彰显并且予以建构。任何范畴或命题被推向历史的高点,从而具有强烈的放射性,都是有着历史性的契机的。艺术美学再度得以升华,并非仅是主观的作为,更是客观的趋势使然。国家学科结构的调整,艺术学科从文学的门类中分离出来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孙履芳;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王毅;;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贺智利;论鲁迅不和谐的美学倾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韩雷;救人和自救——对《废都》的症候式阅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莉琼;从格式塔意象看古诗《江雪》的翻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孙丰;论高等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艺术设计基础课的素描[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肖建华,吴慧;《文心雕龙》“风骨”说新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2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3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巧云;跨文化视野中的叶嘉莹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3 周克平;文本的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卢政;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林(更生);新时期福建历史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徐姗娜;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李雁华;诗化人生的现实栖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静;文学符号及其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9 金科;三峡文化与地域环境艺术[D];重庆大学;2002年
10 黄启兵;论电视体育解说的传播艺术[D];厦门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艺术学界》稿约[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辉;;用生命点燃艺术 用艺术照亮美学——重新体验《艺术美学》[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陈伯君;;艺术,生活美的能动再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刘能强;;艺术中的“美”与“丑”与审美教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杨维娜;彰显艺术的诗性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张亮;给艺术美学一个准确定位[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刘志中;艺海探珠求新韵[N];文艺报;2008年
4 张丽军;通往诗意栖居的艺术之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张金尧;文艺求美 美在和谐[N];光明日报;2008年
6 刘新和;切实的命题 可贵的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张燕鹰;前瞻性的探讨[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艾珊歌;“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07年
9 艾珊歌;搭建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的平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王朝闻;学习和服务[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鲍俊晓;萨特的艺术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致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洁;当代行为艺术的审美解读[D];郑州大学;2011年
4 汤双平;中国古典意象在现代视觉艺术中的演绎[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为艺术美学立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