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9 01:57
本文采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结合唐宋派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全面探析其文学思想的演变过程、结构体系与理论价值。第一章论述唐宋派“文以明道”与“师法唐宋”文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王慎中“文以明道”思想的理论内涵。关于过程的描述,主要突出唐宋派文学思想的生成背景、创始者的主观动机以及一些具体的时间与时段;王慎中“文以明道”思想的理论内涵,主要强调其本身具有的矛盾性与包容性,及其对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奠基性作用。第二章论述唐顺之在文、道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态度,及其在阳明心学影响下“本色论”文学思想的形成。重点突出唐顺之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本色论”的原初内涵与理论价值之间的落差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巨大理论张力。第三章论述茅坤对唐顺之文学思想的独特理解与接受,以及唐宋派“师法唐宋”思想的具体内涵与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描述唐宋派文学思想发展的主体过程。关于茅坤的文学思想,主要突出其于接受唐顺之文学思想的过程中所存在的明显错位,及其在唐宋派文学思想从重道到重文的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第四章论述归有光的文学思想及其与唐宋派的关系。主要突出归有光对阳明心学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对其文学思想的影...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研究现状与论题的形成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突破与创新
第一章 “文以明道”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正、嘉之际的诗风转变与王、唐早期的文学思想
一、嘉靖八才子与正、嘉之际的诗风转变
二、嘉靖十二年王、唐的文风转变及其实践意义
第二节 嘉靖八才子的分化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形成
一、嘉靖八才子的政治遭遇及其分化情况
二、“由文而道”:王、唐生命价值取向之转移
三、“文以明道”与“师法唐宋”文学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王慎中“文以明道”思想的内涵与理论价值
一、王慎中的学术思想及其罢黜后的人格心态
二、“文道合一”论与王慎中的文学价值观
三、“道其中之所欲言”与王慎中的文学表现论
四、“性情之效”与王慎中的文学风格论
五、义、法并论:王慎中的创作论特征
第二章 “本色论”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唐顺之接受阳明心学的过程及其心态变化
一、嘉靖二十二年前唐顺之的学术思想与人格心态
二、嘉靖二十三年前后唐顺之学术思想的重大转变
三、在小心与洒脱之间:唐顺之求“真精神”的思想特征
第二节 “文以明道”与唐顺之的“本色论”
一、“德艺之辨”与唐顺之文学态度之反复
二、唐顺之“本色论”的原初内涵与理论价值
三、“性气诗”与唐顺之晚年的诗歌思想
第三章 “师法唐宋”与茅坤对唐宋派文学思想的推进
第一节 茅坤对王、唐文学思想的独特理解与接受
一、茅坤与唐顺之的往复论争及其非预期效果
二、“万物之情,各有其至”与“得其神理”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师法唐宋”的理论依据及其确切内涵
一、“文统说”:从“文以明道”到“师法唐宋”的理论过渡
二、法度与风格:师法对象与师法内容的实际倾向之异同
第三节 从王慎中到茅坤:唐宋派文学思想的传承与转变
一、义与法的平衡与断裂
二、表现对象的内移与主体心灵的彰显
三、从“道学”到“文学”的价值取向转变
第四章 归有光的文学思想及其与唐宋派的关系
第一节 归有光的学术思想与人格心态
一、阳明心学与归有光的“返本”之学
二、归有光坎坷的生命历程及其人格心态
第二节 归有光的文学思想
一、真知、真实、真情:归有光尚“真”的文学思想
二、质朴中求意趣:归有光的文章风格取向
第三节 归有光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关系
一、关于唐宋派判定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归有光与王、唐、茅文学思想之异同
三、“唐宋派”的概念界定与归有光的归属问题
结语 关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整体认识及评价问题
一、唐宋派文学思想的演变与明中期文学理念之变迁
二、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多种侧面及其复杂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12976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研究现状与论题的形成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突破与创新
第一章 “文以明道”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正、嘉之际的诗风转变与王、唐早期的文学思想
一、嘉靖八才子与正、嘉之际的诗风转变
二、嘉靖十二年王、唐的文风转变及其实践意义
第二节 嘉靖八才子的分化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形成
一、嘉靖八才子的政治遭遇及其分化情况
二、“由文而道”:王、唐生命价值取向之转移
三、“文以明道”与“师法唐宋”文学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王慎中“文以明道”思想的内涵与理论价值
一、王慎中的学术思想及其罢黜后的人格心态
二、“文道合一”论与王慎中的文学价值观
三、“道其中之所欲言”与王慎中的文学表现论
四、“性情之效”与王慎中的文学风格论
五、义、法并论:王慎中的创作论特征
第二章 “本色论”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唐顺之接受阳明心学的过程及其心态变化
一、嘉靖二十二年前唐顺之的学术思想与人格心态
二、嘉靖二十三年前后唐顺之学术思想的重大转变
三、在小心与洒脱之间:唐顺之求“真精神”的思想特征
第二节 “文以明道”与唐顺之的“本色论”
一、“德艺之辨”与唐顺之文学态度之反复
二、唐顺之“本色论”的原初内涵与理论价值
三、“性气诗”与唐顺之晚年的诗歌思想
第三章 “师法唐宋”与茅坤对唐宋派文学思想的推进
第一节 茅坤对王、唐文学思想的独特理解与接受
一、茅坤与唐顺之的往复论争及其非预期效果
二、“万物之情,各有其至”与“得其神理”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师法唐宋”的理论依据及其确切内涵
一、“文统说”:从“文以明道”到“师法唐宋”的理论过渡
二、法度与风格:师法对象与师法内容的实际倾向之异同
第三节 从王慎中到茅坤:唐宋派文学思想的传承与转变
一、义与法的平衡与断裂
二、表现对象的内移与主体心灵的彰显
三、从“道学”到“文学”的价值取向转变
第四章 归有光的文学思想及其与唐宋派的关系
第一节 归有光的学术思想与人格心态
一、阳明心学与归有光的“返本”之学
二、归有光坎坷的生命历程及其人格心态
第二节 归有光的文学思想
一、真知、真实、真情:归有光尚“真”的文学思想
二、质朴中求意趣:归有光的文章风格取向
第三节 归有光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关系
一、关于唐宋派判定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归有光与王、唐、茅文学思想之异同
三、“唐宋派”的概念界定与归有光的归属问题
结语 关于唐宋派文学思想的整体认识及评价问题
一、唐宋派文学思想的演变与明中期文学理念之变迁
二、唐宋派文学思想的多种侧面及其复杂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12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1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