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战国策》写人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2:02
  本文以《战国策》的写人艺术为研究对象,以业师王锺陵先生的著名理论——更新文学史研究的整体性原则和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为主要指导思想,着力从《战国策》的具体文本出发,并适当结合作者的创作心理、时代及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来全面审视《战国策》在写人艺术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全文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前言重点梳理《战国策》写人艺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并简略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提出《战国策》原始编著者的概念,将《战国策》的原始编著者大体界定为纵横策士、史官以及对于《战国策》文保持浓厚兴趣的爱好者三大类型,尝试解决《战国策》文的创作动因问题。第二章全面分析《战国策》写人意识渐趋成熟的表现,细分为以人物中心的书写意识、虚构与想象的大量存在和以人为聚的编撰体例三个方面。第三章主要总结《战国策》各种穷形尽相的写人手法。第四章侧重人物形象分析,撷取四种人物,全面评述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和借鉴价值。结语则对全文加以概括,说明《战国策》写人艺术的整体性风貌。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战国策》的原始编著者
    第一节 “原始编著者”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原始编著者的分类
第二章 《战国策》深刻而又全面的写人意识
    第一节 人物中心的书写意识:史传文学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第二节 虚构与想象的存在:人物形象文学化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以人为聚的原则:写人意识在编撰体例上的表现
第三章 《战国策》穷形尽相的各种写人手法
    第一节、以讽刺的笔调,委婉含蓄地揭示人物本性
    第二节、注重细节描写,生动再现人物形象的风貌
    第三节、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凸显人物性格
    第四节、对比映衬,设置参照,彰显人物的各自本色
    第五节、欲扬先抑,制造悬念,在跌宕起伏中完成人物的曲折塑造
    第六节、互现法的雏形,让人物形象更加圆润丰满
第四章 《战国策》人物形象的集中展览
    第一节 明君贤主和功臣良将
    第二节 庸主昏君和奸佞群小
    第三节 媸妍各异、善恶殊分的女性
    第四节 是是非非的纵横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从《左传》到《战国策》再到《史记》人物刻画艺术的历史演变[J]. 刘春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4)
[2]“归”与古代的死亡观[J]. 夏太娣.  电影评介. 2006(21)
[3]先秦典籍与小说滥觞[J]. 王恒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5)
[4]先秦诸子的分层及其人文精神转变[J]. 刘绪义.  北方论丛. 2005(04)
[5]《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探究[J]. 付强,王颖.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6]从人物刻画看《战国策》的小说基因[J]. 刘文良.  江淮论坛. 2004(03)
[7]《战国策》“以写人为主长篇叙事文”的艺术独创——从叙事方式的转变看其文学价值[J]. 裴登峰.  社科纵横. 2004(01)
[8]《战国策》塑造苏秦形象的抑扬艺术技巧[J]. 任炳全.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5)
[9]论纵横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J]. 展立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10]先秦历史著作中文学因素增长的历史原因[J]. 江鸿.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05)



本文编号:3461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61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e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