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发布时间:2021-11-11 19:51
  牵牛、织女是空中的两颗耀眼的星宿,也是原始星神崇拜的对象,后来这两颗明亮的星宿成为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角,降落到人间,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从先秦到汉代,牵牛织女的神话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并得到发展和孳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故事基本定型。张华的《博物志》和《殷芸小说》中,有这个故事的基本雏形。而且,殷芸小说的记载成为这个故事的发展演变的核心和辐射源,后世的牛女故事多从中取材或在此基础上演变。魏晋时期,牵牛织女的故事和民俗节日七夕结合,从此这则神话故事在文学殿堂中大放异彩,同时在民间文化中广泛传播。唐宋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在《灵怪录》出现异化现象,郭翰遇到织女下凡的艳事成为后代文人们创作的因素之一。唐宋时期的七夕诗歌繁荣,七夕风俗在民间蔚为壮观。明清时期是牛郎织女文学的鼎盛时期,七夕诗歌仍然沿着唐宋七夕诗词的道路发展。而在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中,牛郎织女故事也成为文人关注的题材。比如,明代万历年间朱名世的《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清代邹山的传奇《双星图》等都在故事原型的基础上孳生出的一些新作品。到了清代,宫廷和地方都要上演一些承应戏来庆祝,《昇平署月令承应戏》中就有“七襄报章”、“仕女乞巧...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
第二章 牛郎织女文学概述
    第一节 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由来
    第二节 汉代的星辰神话
    第三节 汉魏晋时期神话的世俗化
    第四节 唐宋时期牛女叙事文学的发展
    第五节 元明清时期七夕诗词概述
第三章 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相关作品考证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叙事文学作品概况
    第二节 《新刻牛郎织女传》:牛郎织女神话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第三节 《博望访星》和《银河槎》:乘槎求仙的神话
    第四节 《长生殿·密誓》:双星鉴证的真挚爱情
    第五节 《双星图》:正统文人演绎的才子佳人传奇
    第六节 《牛郎织女传》:牛郎织女故事走向近代
    第七节 七夕月令承应戏:戏曲舞台的承平和娱乐
第四章 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研究
    第一节 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情节演变
    第二节 道教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形象
    第三节 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爱情主题的演进(上)
    第四节 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爱情主题的演进(下)
    第五节 与董永故事的交叉整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历代七夕诗词
附录二:《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
附录三:宫廷月令戏——《七夕 银河鹊渡》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升平署档案[J]. 么书仪.  文学遗产. 2008(02)
[2]七夕文化源流考论[J]. 刘学智,李路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3]试析长安斗门汉牛郎织女石刻像的艺术价值[J]. 田军,陈雪华.  美术观察. 2007(10)
[4]汉画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型分析[J]. 郑先兴.  古代文明. 2007(04)
[5]牛郎织女传说降生太仓说[J]. 凌鼎年.  黄河之声. 2007(01)
[6]牛郎织女神话叙事结构的艺术转换与文学表现——由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而引发的思考[J]. 李立.  古代文明. 2007(01)
[7]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J]. 赵逵夫.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8]七夕故事考[J]. 刘宗迪.  民间文化论坛. 2006(06)
[9]《梁祝》类民间传说的结构主义分析[J]. 杨清海.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10)
[10]七夕节的民俗文化阐释[J]. 王天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 俞成云.中央民族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牛郎织女传说在韩国的传承和变异情况研究[D]. 李彦红.吉林大学 2007
[2]中日七夕诗歌比较研究[D]. 蔡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3]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D]. 漆凌云.湘潭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89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89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