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本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16:15
网络文学是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媒介载体而存在和传播的文学。这一伴随现代数字化技术而迅速崛起的崭新文学形态能否在人类艺术审美的表意链中以自己的迹化形式镶嵌出文学史的一个历史节点,以媒介转型在文学审美场域中实现范式转换,是21世纪文学格局中一个意义重大的命题,一个期待合法性体认的文学母题。本文即尝试采用本体论哲学方法来探讨这一新的课题。 本体论(Ontology)是关于存在的理论,所探讨的是事物(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本原和本性的存在方式、生成运演及其本质意义的终极存在问题。本文运用本体论哲学思维探究网络文学时,借鉴“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和“存在先于本质”的本体论追问模式,聚焦网络文学“如何存在”又“为何存在”的提问方式,选择从“存在方式”进入“存在本质”的思维路径,从现象学探索其存在方式,从价值论探索其存在本质,即由现象本体探询其价值本体,解答网络文学的存在形态和意义生成问题。本文把它们分别称之为网络文学本体的“显性存在”和“隐性存在”。最后再反思其“何以存在”的问题,以图从理论逻辑的“正题”与“反题”走向“合题”——将网络文学的本体论分析从“形态”与“价值”层面,延伸至艺术可...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论: 网络语境的文学本体方法论
一、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
1. 哲学本体论与本体方法论
2. 文学本体论的现象学维度
二、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本体价值
1. 合法性的“在场”追问
2. 本体表征的显性与隐性
上篇: 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
第一章 媒介赋型:数字化载体的技术螺旋
一、“E媒”延伸的艺术狐步
1. 口头文学阶段
2. 书写文学阶段
3. 网络文学阶段
二、数字化载体的符号话语
1. 文字式微而“读图”转向
2. 调整人对世界的审美聚焦
3. 拟象与复制的“真实”置换
第二章 比特叙事:链接文本的语言向度
一、电子语符的本体形态
1. 比特,一种“信息DNA”
2. 比特语符的双重形态
二、比特叙事的指涉方式
1. 作品向文本的变化,使话语指称成为“漂浮的能指”
2. 文本向超文本的转化,使隐含的语言指涉成为“滑动的所指”
3. 文字文本向多媒文本的延伸,改写了能指与所指的语言约定
第三章 欲望修辞:间性主体的孤独狂欢
一、网络写作的主体间性
1.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2. 网络主体间性的生成方式
二、在场的欲望修辞学
1. 身体的铭写
2. 欲望的消费
3. 孤独者的对话与狂欢
第四章 在线漫游:赛博空间的虚拟真实
一、虚拟真实的技术美学
1. 虚拟与虚拟真实
2. 虚拟真实的美学
二、赛博空间的艺术边界
1.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虚拟真实
2. 电子牧场的艺术边界
第五章 存在形态:电子文本的艺术临照
一 网络文学的文本范式
1. 电子化的文字文本
2. 文学超文本
3. 多媒体文本
二、电子镜像的艺术蜕变
1. 网络文学的艺术化
2. 网络艺术的仿像化
3. 仿像艺术的生活化
下篇: 网络文学的本体价值
第六章 体制重建:原点解构的谱系转换
一、技术“格式化”对文学惯例的消解
1. 文学存在方式的易位
2. 文学创作模式的变异
3. 文学传播形式的革命
二、谱系置换的“原点”重建
1. “文学是什么”——网络世界的自由女神
2. “文学写什么”——数字化生存的本真叙事
3. “文学怎么写”——电子代码的形上学
4. “文学干什么”——虚拟世界的“波普”情结
第七章 民间立场:在线民主的母语回归
一、话语平权的“新民间文学”
1. 民间本位:网络作者秉持的立场
2. 平庸崇拜:网络写作的认同范式
3. 感觉撒播:网络文本的生成视界
二、消费母语的“脱口秀”
1. 消费意识形态的文化表达
2. 民间母语表达的价值限度
第八章 电子诗意:文学性的祛魅与返魅
一、图文语像的艺术祛魅
1. 电子文本的祛魅方式
2. 虚拟世界的审美关系
3. 艺术经典性的消解
二、艺术灵境中的诗性返魅
1. 重铸科学诗意化境界
2. 虚拟世界的行为诗学
3. 数码叙事对文学审美形态的置换
第九章 文化表征:后现代语境的“图-底”关系
一、网络表征的文化语境
1. 网络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2.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观念裂变
二、后现代隐喻的解构逻辑
1. 网络在线用平面空间模式解构文学的深度时间模式
2. 网络主体间性使本原性自我建构转向非中心化主体零散
3. 网络功能方式用自娱娱人的消费逻辑置换了承担性审美观念
4. 网络欣赏以交互式运动审美解构对整一性作品风格的诗意品味
第十章 人文蕴含:技术原道的意义承载
一、数字化的精神现象学
1.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
2. 数字化的美学悖论
二、技术原道的人文隐含
1. 高技术隐含高人文
2. 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
结语: 网络文学本体的审美建构
一、审美技术主义批判:坚守文学的本体论承诺
二、网络凡俗化写作:重视新民间文学的审美提升
三、重建文学范式:探寻电子文本的艺术创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本文编号:3491265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论: 网络语境的文学本体方法论
一、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
1. 哲学本体论与本体方法论
2. 文学本体论的现象学维度
二、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本体价值
1. 合法性的“在场”追问
2. 本体表征的显性与隐性
上篇: 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
第一章 媒介赋型:数字化载体的技术螺旋
一、“E媒”延伸的艺术狐步
1. 口头文学阶段
2. 书写文学阶段
3. 网络文学阶段
二、数字化载体的符号话语
1. 文字式微而“读图”转向
2. 调整人对世界的审美聚焦
3. 拟象与复制的“真实”置换
第二章 比特叙事:链接文本的语言向度
一、电子语符的本体形态
1. 比特,一种“信息DNA”
2. 比特语符的双重形态
二、比特叙事的指涉方式
1. 作品向文本的变化,使话语指称成为“漂浮的能指”
2. 文本向超文本的转化,使隐含的语言指涉成为“滑动的所指”
3. 文字文本向多媒文本的延伸,改写了能指与所指的语言约定
第三章 欲望修辞:间性主体的孤独狂欢
一、网络写作的主体间性
1.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2. 网络主体间性的生成方式
二、在场的欲望修辞学
1. 身体的铭写
2. 欲望的消费
3. 孤独者的对话与狂欢
第四章 在线漫游:赛博空间的虚拟真实
一、虚拟真实的技术美学
1. 虚拟与虚拟真实
2. 虚拟真实的美学
二、赛博空间的艺术边界
1.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虚拟真实
2. 电子牧场的艺术边界
第五章 存在形态:电子文本的艺术临照
一 网络文学的文本范式
1. 电子化的文字文本
2. 文学超文本
3. 多媒体文本
二、电子镜像的艺术蜕变
1. 网络文学的艺术化
2. 网络艺术的仿像化
3. 仿像艺术的生活化
下篇: 网络文学的本体价值
第六章 体制重建:原点解构的谱系转换
一、技术“格式化”对文学惯例的消解
1. 文学存在方式的易位
2. 文学创作模式的变异
3. 文学传播形式的革命
二、谱系置换的“原点”重建
1. “文学是什么”——网络世界的自由女神
2. “文学写什么”——数字化生存的本真叙事
3. “文学怎么写”——电子代码的形上学
4. “文学干什么”——虚拟世界的“波普”情结
第七章 民间立场:在线民主的母语回归
一、话语平权的“新民间文学”
1. 民间本位:网络作者秉持的立场
2. 平庸崇拜:网络写作的认同范式
3. 感觉撒播:网络文本的生成视界
二、消费母语的“脱口秀”
1. 消费意识形态的文化表达
2. 民间母语表达的价值限度
第八章 电子诗意:文学性的祛魅与返魅
一、图文语像的艺术祛魅
1. 电子文本的祛魅方式
2. 虚拟世界的审美关系
3. 艺术经典性的消解
二、艺术灵境中的诗性返魅
1. 重铸科学诗意化境界
2. 虚拟世界的行为诗学
3. 数码叙事对文学审美形态的置换
第九章 文化表征:后现代语境的“图-底”关系
一、网络表征的文化语境
1. 网络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2. 后现代文化语境的观念裂变
二、后现代隐喻的解构逻辑
1. 网络在线用平面空间模式解构文学的深度时间模式
2. 网络主体间性使本原性自我建构转向非中心化主体零散
3. 网络功能方式用自娱娱人的消费逻辑置换了承担性审美观念
4. 网络欣赏以交互式运动审美解构对整一性作品风格的诗意品味
第十章 人文蕴含:技术原道的意义承载
一、数字化的精神现象学
1. 数字化的哲学局限
2. 数字化的美学悖论
二、技术原道的人文隐含
1. 高技术隐含高人文
2. 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
结语: 网络文学本体的审美建构
一、审美技术主义批判:坚守文学的本体论承诺
二、网络凡俗化写作:重视新民间文学的审美提升
三、重建文学范式:探寻电子文本的艺术创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本文编号:3491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9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