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文学作品中的儒道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18:14
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主要生活于东汉中期。这个时期东汉社会包含多重矛盾:政权由强盛逐渐衰落;宦官、外戚交替专政,政治腐败,边疆少数民族不断袭扰;文化学术也处于历史性的传承与渐变的态势,代表汉代学术文化之盛的经学,此时出现衰变,思想领域内,儒道两家始终主导着哲学的变迁。经学的交争,儒道的绌补成为声势浩大的学术思潮,这些时代特征,对张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张衡对儒家思想的接受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古文经学于光武时期被立学官,儒家思想复兴,取得了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从而成为社会的普遍思想基础。而对社会的关注是儒家思想自产生以来都一直坚持的核心观点,这在张衡各个时期的作品中均能得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礼的崇尚,这又主要体现在对礼制的赞扬、对逾越礼制和腐化察举制度的批判三个方面,而张衡本人一生中也有两次参议“汉家礼仪”之举。第二,节俭爱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揭露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讽谏节俭,并积极依法打击那些为害百姓的地方豪强。第三,对国家社稷的关注,在作品中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当然也有对国家前途、安危等方面的担忧。第四,对图谶的反对,图...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张衡与儒家思想
2.1 儒家思想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
2.1.1 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的发展
2.1.2 儒家思想在东汉时期的发展
2.2 张衡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
2.2.1 张衡对儒家思想的接受
2.2.2 张衡的儒家思想
第三章 张衡与道家思想
3.1 道家思想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
3.1.1 道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的发展
3.1.2 道家思想在东汉时期的发展
3.2 张衡文学作品中的道家思想
3.2.1 张衡对道家思想的接受
3.2.2 张衡的道家思想
第四章 张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系
4.1 两汉时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系
4.1.1 西汉时期的儒道关系
4.1.2 东汉时期的儒道关系
4.2 张衡文学作品中的儒道关系
4.2.1 前期作品中儒道思想存在许多矛盾
4.2.2 后期作品中儒道思想渐趋融合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老氏之遗训,将回驾乎蓬庐——张衡《归田赋》中的“逍遥”思想[J]. 苏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2]试论班固与张衡赋的不同趣向[J]. 刘娟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3]从汉代经学的演进看汉代辞赋的创作特征——以司马相如、班固、张衡为例[J]. 李春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4]从《归田赋》、《归去来兮辞》看士大夫对“隐”与“仕”的抉择[J]. 陈丽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5]张衡《四愁诗》与屈原《离骚》之特征比较[J]. 徐凌娟. 池州师专学报. 2006(01)
[6]从《二京赋》到《归田赋》——论张衡赋作文体与题材的转换[J]. 冯晓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论张衡对汉魏文学传统的贡献[J]. 陈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8]论魏晋玄学思想资源在两汉时期的先期整合[J]. 徐公持.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9]张衡的政治思想[J]. 刘晓满.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
[10]论道家哲学思想对张衡的影响[J]. 王婉尧.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8)
博士论文
[1]汉代文化视角下的汉赋研究[D]. 郑明璋.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张衡诗文中儒道思想[D]. 张超.新疆师范大学 2007
[2]论张衡对儒道诗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D]. 张梦石.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张衡创作新变研究[D]. 孔英民.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张衡韵文创作研究[D]. 李金锋.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1424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张衡与儒家思想
2.1 儒家思想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
2.1.1 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的发展
2.1.2 儒家思想在东汉时期的发展
2.2 张衡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
2.2.1 张衡对儒家思想的接受
2.2.2 张衡的儒家思想
第三章 张衡与道家思想
3.1 道家思想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
3.1.1 道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的发展
3.1.2 道家思想在东汉时期的发展
3.2 张衡文学作品中的道家思想
3.2.1 张衡对道家思想的接受
3.2.2 张衡的道家思想
第四章 张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系
4.1 两汉时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系
4.1.1 西汉时期的儒道关系
4.1.2 东汉时期的儒道关系
4.2 张衡文学作品中的儒道关系
4.2.1 前期作品中儒道思想存在许多矛盾
4.2.2 后期作品中儒道思想渐趋融合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老氏之遗训,将回驾乎蓬庐——张衡《归田赋》中的“逍遥”思想[J]. 苏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2]试论班固与张衡赋的不同趣向[J]. 刘娟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3]从汉代经学的演进看汉代辞赋的创作特征——以司马相如、班固、张衡为例[J]. 李春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4]从《归田赋》、《归去来兮辞》看士大夫对“隐”与“仕”的抉择[J]. 陈丽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5]张衡《四愁诗》与屈原《离骚》之特征比较[J]. 徐凌娟. 池州师专学报. 2006(01)
[6]从《二京赋》到《归田赋》——论张衡赋作文体与题材的转换[J]. 冯晓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论张衡对汉魏文学传统的贡献[J]. 陈君.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8]论魏晋玄学思想资源在两汉时期的先期整合[J]. 徐公持.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9]张衡的政治思想[J]. 刘晓满.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0)
[10]论道家哲学思想对张衡的影响[J]. 王婉尧.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8)
博士论文
[1]汉代文化视角下的汉赋研究[D]. 郑明璋.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张衡诗文中儒道思想[D]. 张超.新疆师范大学 2007
[2]论张衡对儒道诗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D]. 张梦石.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张衡创作新变研究[D]. 孔英民.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张衡韵文创作研究[D]. 李金锋.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1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9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