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海经》的声音体系及其与中国早期音乐形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1-20 04:24
历来关于《山海经》的研究,多未关注其中有关声音的记述。《山海经》中的声音材料,虽作为对象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并非完全来自于纯粹的客观经验,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极其明显的系统建构性特征。《山海经》中所呈现的声音体系,一方面是其萌生时代"现实"声景的某种(正向或逆向)投射,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先民关于声音(或音乐)认知的创造性描述和知识生产的产物。对于《山海经》中声音体系的认知,可为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十二律等早期音乐形态的缘起,提供新的理解和阐释空间。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山海经》中被遗忘的声音
二、《山海经》中的声音材料
三、《山海经》之声景
四、《山海经》的听觉材料与早期音乐形态之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山海经》看我国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J]. 许韶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六畜”的起源和传播历史[J]. 任乐乐,董广辉. 自然杂志. 2016(04)
[3]五正声阶名探源[J]. 杜亚雄. 中国音乐. 2014(02)
[4]六畜考源[J]. 易华. 古今农业. 2012(03)
[5]上古虚拟世界的天籁之音——论《五藏山经》有关精灵音乐的记载[J]. 李炳海. 文艺研究. 2011(02)
[6]《荆楚岁时记》岁首占候风俗的文献考辨[J]. 李道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1)
[7]《管子》乐论的基础[J]. 王军. 管子学刊. 2001(03)
[8]“宫商角徵羽”五声阶名探源[J]. 胡企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9]“十二律”起源[J]. 周武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03)
[10]“五声”源于氏族图腾[J]. 周武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01)
本文编号:3506558
【文章来源】:文化遗产. 2020,(05)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山海经》中被遗忘的声音
二、《山海经》中的声音材料
三、《山海经》之声景
四、《山海经》的听觉材料与早期音乐形态之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山海经》看我国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J]. 许韶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六畜”的起源和传播历史[J]. 任乐乐,董广辉. 自然杂志. 2016(04)
[3]五正声阶名探源[J]. 杜亚雄. 中国音乐. 2014(02)
[4]六畜考源[J]. 易华. 古今农业. 2012(03)
[5]上古虚拟世界的天籁之音——论《五藏山经》有关精灵音乐的记载[J]. 李炳海. 文艺研究. 2011(02)
[6]《荆楚岁时记》岁首占候风俗的文献考辨[J]. 李道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1)
[7]《管子》乐论的基础[J]. 王军. 管子学刊. 2001(03)
[8]“宫商角徵羽”五声阶名探源[J]. 胡企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1)
[9]“十二律”起源[J]. 周武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03)
[10]“五声”源于氏族图腾[J]. 周武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01)
本文编号:3506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0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