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降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17:56
本文针对近来盛行的“女神的失落”观点,通过探讨其产生的理论渊源和事实表现(尤以女娲、西王母为例),揭示其偏颇和失误。笔者建议用要素分析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女神加以研究,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序论、正文和余论,其中正文分为三章。序论重点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女神研究的成果和失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交待了本文的写作目的、结构和方法。第一章分析了认为女神降格的理论基础。认为女神降格的理论存在一系列假命题,将“母系制”等同于“母权制”乃其基础。第二章以女娲、西王母为例,驳斥了认为女娲、西王母降格的事实论据。从而得出女娲、西王母并非降格而是升格的发展趋势,进而讨论了诸女神发展演变的复杂性。第三章回应前两章,提出了影响女神价值评价的诸多因素,并主张运用文化要素分析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女神加以研究,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余论部分强调了降格论者的理论基础――将“母系制”等同于“母权制”的谬误,并进而指出了这种谬误对女神研究和现实社会的不良影响,重申了本文研究的意义。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伏羲女娲合体图
诺伊曼的原始“大母神”并不是后来的“全能神”。以生殖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他们由女性生子,推知女神能西。尽管他们动辄祷祀神,比如采集、狩猎、丰收、婚庆等们也绝不会明确产生出“采集女神”、“狩猎女神”、“丰收女”,在他们看来,女神之所以能够佑助采集、狩猎、丰收、是生殖女神。可见,在生殖崇拜盛行的女神崇拜阶段,不会上的“全能神”。因此,把西王母定格为“大母神”,再把“大神”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大母神)具有三种形式:善良的、恐怖的、既善又恶的母出了,远古时期的女神不像后世产生的女神那样要么“善”,常常集“善”、“恶”为一体的。远古女神西王母身上自然也分(集“善”、“恶”方面的神格于一体并非就是“全能神”)对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南苏北地区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系统释名[J]. 王苏琦. 东方博物. 2006(01)
[2]从女性主义回到性别研究[J]. 王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走下神坛的女娲大神——以文学的视角看女娲形象的通俗化[J]. 杜治伯. 运城学院学报. 2005(04)
[4]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J]. 叶舒宪. 学术交流. 2005(01)
[5]大女神与生殖崇拜[J]. 赵建国. 河西学院学报. 2003(04)
[6]“新妇女史”在中国大陆的兴起[J]. 刘文明. 史学理论研究. 2003(01)
[7]寻找原初的女神[J]. 王晓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2(01)
[8]“母权论”质疑[J]. 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9]《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读[J]. 刘相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02)
[10]论《周易》的性别哲学[J]. 夏清瑕. 浙江学刊. 2001(02)
博士论文
[1]中国神话研究与文化要素分析[D]. 张文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9968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伏羲女娲合体图
诺伊曼的原始“大母神”并不是后来的“全能神”。以生殖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他们由女性生子,推知女神能西。尽管他们动辄祷祀神,比如采集、狩猎、丰收、婚庆等们也绝不会明确产生出“采集女神”、“狩猎女神”、“丰收女”,在他们看来,女神之所以能够佑助采集、狩猎、丰收、是生殖女神。可见,在生殖崇拜盛行的女神崇拜阶段,不会上的“全能神”。因此,把西王母定格为“大母神”,再把“大神”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大母神)具有三种形式:善良的、恐怖的、既善又恶的母出了,远古时期的女神不像后世产生的女神那样要么“善”,常常集“善”、“恶”为一体的。远古女神西王母身上自然也分(集“善”、“恶”方面的神格于一体并非就是“全能神”)对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鲁南苏北地区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系统释名[J]. 王苏琦. 东方博物. 2006(01)
[2]从女性主义回到性别研究[J]. 王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走下神坛的女娲大神——以文学的视角看女娲形象的通俗化[J]. 杜治伯. 运城学院学报. 2005(04)
[4]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J]. 叶舒宪. 学术交流. 2005(01)
[5]大女神与生殖崇拜[J]. 赵建国. 河西学院学报. 2003(04)
[6]“新妇女史”在中国大陆的兴起[J]. 刘文明. 史学理论研究. 2003(01)
[7]寻找原初的女神[J]. 王晓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2(01)
[8]“母权论”质疑[J]. 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9]《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读[J]. 刘相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02)
[10]论《周易》的性别哲学[J]. 夏清瑕. 浙江学刊. 2001(02)
博士论文
[1]中国神话研究与文化要素分析[D]. 张文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9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09968.html